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松

甘松

①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及河北围场县一带。《资治通鉴》:东晋建元二年(十六国后赵建武十年,344),“及燕人伐逸豆归,赵王(石)虎使右将军白胜、并州刺史王霸自甘松出救之”。胡注:“甘松在濡源之东,突门岭之西。”

②在今甘肃迭部县一带。《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元帝景元四年(263)伐蜀,遣邓艾“趣甘松、沓中以罗取(姜)维”。即此。


(1)约在今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北至土城子一带。《魏书·太宗纪》:泰常三年(418年),“车驾东巡,至于濡源及甘松”,即此。(2)指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与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多伦县以及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一带。十六国后赵建武十年(344年)石虎遣白胜、王霸出甘松救逸豆归,即此。(3)指今甘肃省迭部县一带。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年)伐蜀,遣邓艾自狄道去甘松、沓中,以连缀姜维。


猜你喜欢

  • 河坝场

    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绵远镇。清道光 《绵竹县志》 卷12: “富兴场城东十五里,至安县河坝场十五里,与安县交界。”集镇名。在贵州省石阡县西部、乐回江(余庆河)畔。河坝场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700。

  • 柯散城

    即可伞城。察合台汗国辖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纳曼干北卡桑赛。《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 “柯散城”。即此。

  • 博城

    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21颍州 “任城” 条下: “又博城在州东北四十里。《志》 云: 司马宣王使邓艾于此屯田,以备东南,盖仓城也。”

  • 呷哪工弄

    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南甲根坝乡。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呷哪工弄土百户。

  • 上峨桥镇

    北宋置,属繁昌县。在今安徽繁昌县南关外。以上峨桥河为名。《清一统志·太平府一》:上峨桥河“在繁昌县南,城濠也”。又名峨山市。《江南通志·关津·繁昌县》:峨山市在“县南关外,金峨山下”。古镇名。在今安徽

  • 天彭门

    即彭门山。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寿阳山。《方舆胜览》卷54彭州:彭门山“两峰如阙,相去四十步,名天彭门,因以名州”。《方舆纪要》卷67彭州:彭门山“两峰对立,其高如阙,名天彭门,亦曰天彭阙”。

  • 红头屿

    即今台湾省台东县东南海上之兰屿。清黄叔璥《台湾使槎录》:“沙马崎头之南行四更至红头屿,皆生番聚处,不入版图。”连横《台湾通史·经营纪》:光绪三年(1877)五月,“恒春知县周有基查勘红头屿,收入版图”

  • 安乡关

    北宋置,属河州。在今甘肃临夏县北莲花乡。金为安乡关城。元升为安乡县。

  • 清漓石壁

    在今广西阳朔县北五十里漓江边画山。清阮元多次来此,作 “清漓石壁图歌”,在山壁上刻“清漓石壁图”。

  • 顺陵

    ①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六里陈家村南(唐称洪渎原)。是武则天母杨氏之墓。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后,将其母之墓改称顺陵。陵园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略呈长方形,四周有围墙,四面各有一门。陵墓位于内城北半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