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泉苑

甘泉苑

①西汉长安苑囿。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地区。《三辅黄图》卷4载:“甘泉苑,武帝置,缘山谷行,至云阳三百八十一里,西入扶风,凡周围五百四十里。苑中起宫殿台阁百余所,有仙人观、石阙观、封峦观、��鹊观。”

②南汉宫苑。在今广东广州小北门外。《南海百咏》云:“甘溪在郡东北五里北山山脚下。东晋太守陆胤所凿,引泉以给广民,亦呼甘泉。唐会昌间,节度卢公遂疏导其源以济舟楫。更饰广厦为踏青避暑之胜地。伪刘时,复凿山为甘泉苑,中有泛杯池、濯足渠、避暑亭之类,其下流为甘溪。夹溪南北三四里,皆刺桐、木棉,旁侧平坦大道。”


猜你喜欢

  • 洈山

    一名起龙山。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南郡高成县: “洈山,洈水所出。” 《清一统志·荆州府一》: 起龙山 “在松滋县西南八十里。古名洈山,山腰有轿儿岩,山有田宜稻,旁有池曰黑龙,资以灌溉

  • 全宁府

    元大德元年(1297)升全州置,治所在全宁县(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赤峰市以北地。大德七年(1303)升为全宁路。元大德元年(1297年)升全州置,治全宁县(今内蒙古翁牛

  • 呼纳盟

    即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1949年由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并设置,属内蒙古自治区。盟政府驻海拉尔市。1954年复设呼伦贝尔盟。旧盟名。1947年由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置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

  • 崿山

    一名鄂山。在今山西乡宁县东三十里。《隋书· 地理志》: 文城郡昌宁县有 “崿山”。即此。

  • 落坦部

    又作骆丹、骆驼、落俎。唐北室韦九部之一,属室韦都督府。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黑龙江北(东) 岸结雅河下游。《新唐书·室韦传》: 室建河(指黑龙江) “南有蒙瓦部,其北落坦部”。

  • 无锡州

    元元贞元年(1295)升无锡县置,属常州路。治所即今江苏无锡市。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无锡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县置,治今江苏省无锡市。属常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

  • 义宁州

    清嘉庆六年(1801)改宁州置,属南昌府。治所即今江西修水县。辖今江西修水县地。1912年改为义宁县。清嘉庆六年(1801年)改宁州置,治今江西省修水县。属南昌府。1912年10月废州改义宁县。因与广

  • 泺源桥

    在今山东济南城西趵突泉公园内。《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泺源桥 “在历城县西。苏辙有诗”。

  • 九野

    指九州。《后汉书·冯衍传下》:“疆理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九野,谓九州之野。”指九州。《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九野,谓九州之野。”

  • 章乡

    一作漳乡。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北漳水北岸。《三国志· 吴书 · 吴主传》: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 十二月,潘璋司马马忠 “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水经·漳水注》: “漳水又南历临沮县之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