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
即今贵州毕节市东北亮岩镇。《明史·贵州土司传》:“赤水有城郭可凭而守,宜结营进逼。四十里为白岩,六十里为层台,又六十里为毕节。”
在福建省闽清县城西南50千米处。以巉岩峭拔、色白如玉著称。山上有白岩古刹,宋、元、明、清历代屡有扩建维修,规模宏大。周围十余里内,林木蓊翳,怪石嶙峋,有观音岩、悬鱼洞、一片瓦、飞来桥、犁头厅、石门等上百个天然奇景,故别称百景岩。南宋朱熹于岩上题刻“八闽岳祖”四字。洞内有明翰林黄文焕读书处,雅号静室。
即今贵州毕节市东北亮岩镇。《明史·贵州土司传》:“赤水有城郭可凭而守,宜结营进逼。四十里为白岩,六十里为层台,又六十里为毕节。”
在福建省闽清县城西南50千米处。以巉岩峭拔、色白如玉著称。山上有白岩古刹,宋、元、明、清历代屡有扩建维修,规模宏大。周围十余里内,林木蓊翳,怪石嶙峋,有观音岩、悬鱼洞、一片瓦、飞来桥、犁头厅、石门等上百个天然奇景,故别称百景岩。南宋朱熹于岩上题刻“八闽岳祖”四字。洞内有明翰林黄文焕读书处,雅号静室。
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水经·河水注》:广武城 “西南二十许里,(逆) 水西有马蹄谷。汉武帝闻大宛有天马,遣李广利伐之,始得此马,有角为奇。故汉武帝 《天马之歌》 曰: ‘天马来兮历无草,径千里兮循东道
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南三十四里梁弄镇。抗日战争时期为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中心、三山游击司令部驻地。在浙江省余姚市南部。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梁弄,人口8100。古名梁冯,以姓得名。后演为
元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西北浪洞乡。明初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黄平县旧州北。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初废。
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南武关驿。旁扼褒斜道,为陕蜀交通咽喉。《方舆胜览》 卷69凤州: 武休、饶风关,“ (褒斜谷) 旁连武休关,又极东为饶风关”。《宋史·吴玠传》: 南宋绍兴三年 (1133),金将撒离喝
在今广东梅县东北松口。《资治通鉴》: 五代梁龙德二年 (922),“汉主 (刘) 岩用术者言,游梅口镇避灾。其地近闽之西鄙。闽将王延美将兵袭之,未至数十里,侦者告之,岩遁逃仅免”。胡三省注: “梅州程
在今云南云县。明景泰 《云南志》 卷6大侯州: “蛮名孟祐。”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五开卫。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新化乡东。清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新化镇东。属五开卫。清废。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海中上川岛之东乌猪洲。《方舆纪要》卷101东莞县“三门海”条:“又县西南有乌猪海洋。”明黄衷《海语》称乌猪山。
即今山东文登市南宋村镇。清光绪《文登县志》卷3《坊市》:“西南三十里曰宋村集。”
即新兴川。今为甘肃漳县、岷县、武山三县境之榜沙河。《清一统志·巩昌府》:新兴川水“又广吴河在宁远县西二十五里。自漳县东北流经广吴山下,又东北合漳水入渭。……(按)广吴河,即古新兴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