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浮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白浮村。《元史·文宗纪》:天历元年(1328),“燕铁木儿与上都军大战白浮之野”,败之,即此。
村名。在北京市昌平区南部、京密引水渠南岸。属马池口镇。人口 2220。唐已成村。因村北神山有白浮泉,故名。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曾在此创修白浮堰,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明代在此设军屯,称白浮屯。民国时改称今名。有钼铁、电石、开关、砖瓦等厂。产苹果、葡萄等果品。110国道和昌怀公路经此。村北有西周墓葬,出土青铜器、车马具、兵器和甲骨文等大量文物。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白浮村。《元史·文宗纪》:天历元年(1328),“燕铁木儿与上都军大战白浮之野”,败之,即此。
村名。在北京市昌平区南部、京密引水渠南岸。属马池口镇。人口 2220。唐已成村。因村北神山有白浮泉,故名。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曾在此创修白浮堰,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明代在此设军屯,称白浮屯。民国时改称今名。有钼铁、电石、开关、砖瓦等厂。产苹果、葡萄等果品。110国道和昌怀公路经此。村北有西周墓葬,出土青铜器、车马具、兵器和甲骨文等大量文物。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三十里泾水南岸,与礼泉县接界。宋敏求 《长安志》 卷17泾阳县: 临泾镇“在县西北宜善乡,白渠贯其中”。古镇名。北宋置,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谷城县“延岑城”条下:“张飞城在县西南五里,有故城址,相传飞所筑。”
即今河北平乡县南二十二里常河镇。《清一统志·顺德府二》: 常河镇,“明嘉靖二十一年筑堡”。集镇名。在河北省平乡县城南部。属河古庙镇。人口 1150。 常姓依漳河古道建村,故名。产小麦、玉米。有纺织机械
元置,即今山东章丘市 (明水镇)。元置,即今山东省章丘市。明废。
辽、金作涞流河或来流水。在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清一统志·吉林一》: 拉林河“在 (吉林) 城东北二百二十五里。源出拉林山,西北流会和伦、摩琳、喀萨哩三水,经阿拉楚喀城西一百二十里,至城西北二百五
唐渤海国置,为长岭府治。治所在今吉林梅河口市西南山城镇。一说在今吉林桦甸市南苏密城。辖境约当今吉林桦甸、梅河口市一带。辽废。渤海国置,治今吉林省桦甸市南苏密沟(或说治今海龙西南山城镇),为长岭府治。辽
明置,属安县。即今四川北川县。《方舆纪要》卷67安县:曲山关在“县北六十里,当平武、石泉及县境三路之要。亦曰曲山寨。成化十四年抚臣张瓒自松潘移师叠溪茂州,以曲山三寨负固不服,击破之,即此”。1952年
即徽岭关。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8绩溪县: 翚岭关 “在县西北十五里太平镇。有关城”。
在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北七十里。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在今海南省文昌市东北。明洪武中置巡检司于此,属文昌县。
即今四川江油市东北重华镇 (重华堰)。魏源 《圣武记》 卷9: 清嘉庆五年 (1800),白莲教义军驻此,清将德楞泰进攻 “重华堰”。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