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鹿山

白鹿山

①古白狼山。即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六十里大阳山。《水经·大辽水注》:石城川“北屈径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晋书·慕容熙载记》:“其后好游田,熙从之,北登白鹿山,东过青岭,南临沧海,百姓苦之,士卒为豺狼所害及冻死者五千余人矣。”

②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越绝书·地传》:“白鹿山在犬山之南,去县二十九里。”

③在今山东文登市北四十里。《寰宇记》卷20文登县:白鹿山“唐神龙三年白鹿复见,刺史毕元恺入贡”。

④在今河南辉县市西五十里。《水经·清水注》:长泉水“源出白鹿山”。《晋书·慕容垂载记》:慕容垂伐翟钊,“钊携妻子率数百骑北趣白鹿山”。《寰宇记》卷56卫州共城县:白鹿山“在县西北五十三里。西与太行连接,上有天门谷、百家岩。卢思道《西征记》云:‘孤岩秀出,上有石自然为鹿形,远视皎然独立,阙状明净,有类人工。故此山以白鹿为称’”。

⑤在今湖南益阳市南。明《寰宇通志》卷55长沙府:白鹿山“在益阳县治西南。其山枕江。下有龙湫。苍崖古木,清绝可爱。唐裴休讲道于此,有白鹿衔花出听,因名”。

⑥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南。《艺文类聚》卷6引王韶之《始兴记》:“含洭县白鹿城南,有白鹿冈。晋咸和中,县令张鲂有德惠,白鹿群游冈上,因以为名。”《元和志》谓白鹿山在含洭县东南三十里。《清一统志》引《英德县志》谓在县西六十里。

⑦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六十里白鹿、通济、思文三乡交界处。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周慎王五年(前316), 秦张仪、司马错灭蜀, 蜀“相、傅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又《大同志》:西晋时,刘璋曾孙刘敞“隐居白鹿山”。皆即此。


古山名。(1)又称白狼山。即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境小凌河源松岭。《资治通鉴》:东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燕王熙与苻后游畂,北登白鹿山,东逾青岭。”即此。参见“白狼山”。(2)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北。有石为鹿形,故名。《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七年(392年),丁零翟钊为慕容垂所败,走还滑台,“北济河,登白鹿山,凭险自守”,即此。


猜你喜欢

  • 色勒佛特库站

    即塞勒佛特库站。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宾安镇。《清史稿·地理志》 宾州府:“旧设站三:裴克图、苇子沟、色勒佛特库,东入松花(江)北岸之佛斯亨。”

  • 祝阿县

    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丰齐集北五里古城。十六国后赵时为祝阿郡治。北魏移治今禹城市西南。隋属齐郡。唐属齐州,天宝元年 (742) 改名禹城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北

  • 高坡营

    在今广东英德市北。《清一统志·韶州府》 “高桥营”条: 高坡营 “在县北江东岸……均防江要地”。

  • 崧子浦

    旧名崧塘。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崧泽塘。《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崧子浦 “自顾会浦分流,至县东北五十里入吴淞江。《志》 云,今入江处为嘉定县之高家浜”。

  • 慈湖镇

    北宋置,属当涂县。即今安徽马鞍山市北之慈湖街道。古镇名。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北慈湖。北宋属当涂县。

  • 飞云崖

    在今贵州黄平县东北三十里。一名东坡山。《方舆纪要》卷121兴隆卫:飞云崖“壁立千仞,奇胜万端,下有澄潭,旁为月潭寺,今置月潭公馆于此”。在贵州省黄平县城东10千米的东坡山。古树参天,流水潆洄。有拱桥横

  • 隆业山

    在今辽宁沈阳城北郊,北陵公园内。清太宗皇太极昭陵在此。《清一统志·奉天府一》: 隆业山 “在承德县西北十里,昭陵在焉。自城东北叠��层峦, 至此而宽平宏敞, 有包罗万象统御

  • 含光殿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宫内。《邺中记》载:“昭阳殿中有长廊,通东阁,阁内有含光殿。”

  • 溪处行政区

    1913年以溪处土舍置,后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东南三十三里石头寨。1918年改设县佐,属建水县。

  • 王家集

    ①即今河北阜城县东北五十里王集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东安县图:西北有王家集。②即今江苏泗阳县东北王集镇。为通沭阳县孔道。清乾隆《淮安府志》卷5:桃源县有王家集。③即今湖北宜城市北二十四里王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