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龙潭

白龙潭

①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五十里。明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下:“石匣之东南,渡潮河十五里为石盆峪。有龙潭,潭上石如盆形, 水悬崖而下入于潭。潭外为盆,水从潭面历盆抵峡而下,数里入于潮河,有龙宅焉,其深无底。潭中有石门,水浅则见,土人曰龙所从出入也。上有庙。”庙名龙泉寺。今于此建高30米、宽20米的大坝,水由坝上直泻而下,形成壮观瀑布。瀑布前方建有水电站。

②在今河北魏县西南。《资治通鉴》:唐乾宁三年(896),“李克用自将攻魏州,败魏兵于白龙潭”。即此。

③即今辽宁绥中县东南白龙滩西小河。《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白龙潭“在卫东南七十里。南流入海”。

④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北。《方舆纪要》卷79均州:白龙潭“在大和山北五龙峰之顶。有水曰灵池, 流为黑虎涧, 汇为白龙潭, 注于磨针涧”。

⑤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5建水州:“白龙潭在府西北二里。灌溉甚溥。亦曰白龙泉。有桥跨其上。”

⑥在今云南鹤庆县北七里。《方舆纪要》卷117鹤庆军民府:白龙潭“潭之上山数十重,最高一峰,名金顶,下为白鹭山,势若骞凤。泉源甚远,至白龙洞,下有泉百派,汇而为潭。又西龙潭,在府西七里。源出覆釜山,东流溉诸村田,亦名上潭。其东北有龙宝潭,亦名下潭,周五百丈,堤曰万年堤,石闸之下有会济池,东分一小闸,为波流山,亦金灯山脉也。《志》曰,府境龙潭凡十五,流入漾共江者十三,曰黑龙、曰青龙、曰白龙、曰西龙、曰龙宝、曰吸钟、曰石朵、曰香米、曰北漾、曰柳树、曰小柳南、曰赤土和、曰宣化,其流入金沙江者曰龙公,而仃蓄极深者曰大龙”。


(1)在今河北省魏县西南。《资治通鉴》:唐乾宁三年(896年),河东帅“李克用攻魏州,败魏兵于白龙潭”,即此。(2)在北京市密云县城东北3千米的龙潭山中。三面青山环抱,西临密云水库,自古即为风景名胜区。潭呈盆形,四壁陡峭,光滑可鉴,泉水注入深潭中,飞珠溅玉。自宋代起,此处建有下寺、龙泉寺、菩萨殿、大佛殿、五龙祠、关帝庙等寺观。清代又大规模扩建行宫。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诸帝均曾来此避暑,或拜天祈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龙潭古庙会,四方民众云集于此,热闹非凡。1990年后又建白龙潭度假村,分为别墅区、游乐区、登高区、果林区、狩猎区、文物古建筑区等部分,供中外游人度假观光。


猜你喜欢

  • 五父衢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五里。《礼记·檀弓上》:“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又,《左传》:襄公十一年(前562),季武子将作三军,“乃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杜注:“五父衢,道名。在鲁国东南。”

  • 乌充山

    即今云南开远市东之东山。明、清称乌充山。《明一统志》卷86临安府:乌充山“在阿迷州东一十五里。又名东山,尝有鸟飞集其上。其西有禄丰山, 又其西有蓬和山,三山相连,环抱州治”。

  • 小口

    在今山西晋城市南小口村。《清一统志·泽州府》:小口“在凤台县(今晋城市)南九十里碗子城西。由西梁别径入山,至星轺驿南十三里会大道”。又引《山西通志》曰:“隋大业中,上登太行山,别开道九十里,以达河内御

  • 鸡鸣峡

    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龟龙关。《水经·江水注》:江水“东至黎乡,历鸡鸣峡”。《元和志》卷30涪州:“鸡鸣硖山在县西十五里。先主时,涪陵人反,蜀将邓芝讨焉,至鸡鸣硖。”

  • 茅坪砦

    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北茅坪镇。《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镇远县: “茅坪砦在府南,苗砦也。成化二年,茅坪诸处苗作乱,官军讨平之。”

  • 杨树浦

    在今上海市东部。北起走马塘,南入黄浦江。清同治《上海县志》卷3:“杨树浦通江浦,北流通引翔港,西流通下海浦,会三洪之水,过太平寺,北达虬江。”区片名。在上海市杨浦区南部。泛指黄浦江以北、大连路以东地区

  • 胡柳陂

    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南五十里。《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天祐十五年 (918),李存勗进军梁汴京,“次胡柳陂”。即此。在今河南省范县西南濮城西南。五代梁贞明四年(918年),晋王李存勗自濮州引兵向西,

  • 景鲁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即今云南勐海县西曼勐养。

  • 猩猩峡

    即星星峡。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四百九十里星星峡一带。清祁韵士 《万里行程记》: 星星峡“在沙碛中。……星星之名不解所谓,或云山中出星星石,石有金点,错落如星,余求之弗得。云在层岭叠嶂中,无暇往迹之也。或

  • 秦淮河

    古称龙藏浦。又名淮水。在今江苏西南部。东源出句容县北宝华山,称句容河; 南源出溧水县东庐山,名溧水河。二水于江宁县方山南汇合,西北流经南京市区注入长江。《寰宇记》 卷90升州江宁县 “淮水” 条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