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百官镇

百官镇

即今浙江上虞市治百官镇。《水经·渐江水注》 引《晋太康地记》云:“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秦至唐长庆二年(822)及1954年至1992年为上虞县治。


在浙江省上虞市中部、曹娥江两岸。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12.1万。镇人民政府驻百官,人口5万余。明万历《上虞县志·舆地》:“舜避丹朱于此,百官从之,县北有百官桥。”因以为名。为浙东古镇。唐长庆二年(822年)迁治今丰惠镇,1954年复还治于此。为上虞县治。1949年设百官乡,1952年改镇,1954年县治自丰惠镇回迁于此,1958年改公社,1959年复置镇,1961年又改公社,1965年重置镇。1992年起为上虞市治,路东、娥江、中塘、南湖乡并入。农产有稻谷、棉花、大豆、淡水鱼和水果。工业以机电、化工、建材、服装业为主。萧甬铁路、杭温公路、杭州至沈家门公路经此,浙东运河穿镇而过,素为浙东交通枢纽。古迹有曹娥庙,誉称“江南第一庙”,镇东龙山西麓有古舜井。


猜你喜欢

  • 昌乐县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497) 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南乐县西北。北周为昌乐郡治。隋大业初废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魏州。六年 (623) 移治今南乐县。五代唐改为南乐县。②唐武德

  • 沙峁镇

    即今陕西神木县东南沙峁乡。1939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神府县迁治于此。在陕西省神木县东南部。面积237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桑塔,人口870。1951年设沙峁乡,1958年改公社,1984

  • 栅城府

    即龙原府。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南八边城(半拉城子)。 《新唐书·渤海传》: “貊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龙原东南濒海,日本道也。”即“龙原府”。

  • 上映洞

    明洪武五年(1372)改上映州置,属镇安府。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上映乡。万历三十二年(1604)复改为上映州。

  • 东阳河

    又作东洋河。在今河北抚宁县西。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抚宁县:东北有东阳河,为洋河东支。

  • 风渚湖

    即今浙江德清县东南下渚湖。以防风氏所居,故名风渚。宋《嘉泰吴兴志》卷5武康县:风渚湖“一名九里湖、下渚、封渚、巽渚。渚旁土粘埴,陶户皆居之。浙右陶器多出于此”。

  • 竟陵郡

    ①西晋元康九年 (299) 置,属荆州。治所在石城 (今湖北钟祥市)。南朝宋孝建元年 (454)属郢州,治苌寿县 (今钟祥市)。南齐后治所屡徙。北周改为石城郡。隋大业三年 (607) 改郢州复置,治所

  • 三硔滩

    在今江西武宁县东三洪。《清一统志·南昌府一》:三硔滩“在武宁县东七十里,接建昌县界。有数大石横列水中,名和尚石,为最险要处”。

  • 白华关

    在今河南卢氏县西。《明史·地理志》 卢氏县:“又西有白华关。”路通陕西。元末尝设兵戍守。

  • 博南山

    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花桥以西,澜沧江东岸。从汉至清皆称博南山。《续汉书 · 西南夷传》: 永平十二年 (69),于哀牢地置永昌郡,“始通博南,度仓水,行者苦之”。《华阳国志· 南中志》: “孝武时,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