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真符县

真符县

①唐天宝五年 (746) 改真符营置,为昭德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乾元元年 (758)为真州治。后没入吐蕃,废。

②唐天宝八年 (749) 改华阳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在黎园北 (今陕西洋县北境)。《新唐书·地理志》 真符县: “因开山得玉册,更名。” 天宝十一年(752) 改属洋州,迁治桑坪店北 (今洋县北六十里)。北宋乾德四年 (966) 移治今洋县东真符村。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废。


古县名。唐天宝八载(749年)置,治梨园(今陕西洋县北)。因凿山得玉册,故名。属京兆府。十一载移治桑坪店(今洋县北华阳镇)。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移治今洋县东真符村。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


猜你喜欢

  • 海会寺

    ①即今北京市丰台东二十二里海慧寺。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建。清 《日下旧闻考》 卷90:“海会寺,穆宗受釐之地。万历增修,极其宏丽,今则零落无存矣。”②在今山西阳城县东三十里大桥村。《清一统志·

  • 昭平县

    北宋宣和六年 (1124) 改龙平县置,属昭州。治所即今广西昭平县。《宋史· 兵志六》:昭州有昭平砦,县以砦名。南宋淳熙六年 (1179)复名龙平县。元属平乐府。明洪武十八年 (1385)省入平乐县,

  • 海口村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海口村。西临南海市界。清咸丰 《顺德县志》 卷5: 墟市有 “海口村”。

  • 石渠堰

    亦作石堰渠。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三里。《新唐书·地理志》 竟陵县:“有石堰渠,咸通中,刺史董元素开。”《舆地纪胜》卷76复州:石渠堰“在景陵县西北三里。其流自五花山下通巾水”。

  • 锡郡

    三国魏太和二年 (228) 置,治所在锡县(今陕西白河县东)。景初元年 (237) 废。

  • 余英溪

    东苕溪支流。一名前溪。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寰宇记》卷94武康县:余英溪“在县(治今武康镇)西十二里。《山墟名》曰:每春夹岸花开,通夏不歇”。故名。《方舆纪要》卷91武康县:余英溪“源出铜官山,东南流,

  • 新康

    亦名新康港。在今湖南望城县北九里。杜甫有 《北风》 诗,自注云: “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即此。

  • 北泰山庙镇

    即泰山庙。今湖北襄阳县北泰山庙乡。

  • 石甸长官司

    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属镇康路。治所在今云南施甸县北七里长官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施甸长官司。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治今云南省施甸县。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名施甸

  • 青丝井营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涛墟之西。《清一统志·永州府二》: 青丝井营 “在江华县南,接富川县龙窝村界。设把总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