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拉堤
在今山东临沂市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33沂州“小河堤”条下:石拉堤“元人所筑, 以捍水患”。
在今山东临沂市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33沂州“小河堤”条下:石拉堤“元人所筑, 以捍水患”。
南宋庆元元年 (1195) 升英州置,治所在真阳县 (今广东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英德路。五代南汉析广州之浈阳县置英州。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为英德府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新添葛蛮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二十三年(1390) 改属新添卫。
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 置,属荆州。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南。景明末废,置戍于此。永熙二年 (533) 复置,属襄州。北齐废。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治建城县(今河南叶县西南)。辖境不详。景明末
即古佛山。在今湖南溆浦县西南,接黔阳县界。《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义陵县: “鄜梁山,序水所出,西入沅。”
即今四川安县南之秀水河。清嘉庆 《安县志》 卷5: 臭水 “在县南五十里。源出黄茅山下平田中,水黑色微臭,自南流而东过童家滩至臭水场而成河,故场以是水名也。又东流过红石堰、踏水场,入于罗江”。
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旧唐书·地理志》: 唐贞观元年 (627),宣汉县 “自和昌城移治新安,属通州”。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元和志》 卷21随州唐城县: 唐城山 “在县北三十二里”。
亦作青平山。又名青山。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八十五里。《舆地纪胜》 卷44盱眙军: 青平山 “在招信县东南二十五里。绍兴三十一年刘泽保聚于此,敌不敢近。其后嘉定末年,武统制败敌于此”。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西濮州。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北八十六里楚场。贞观十一年(637) 属髳州。天宝后废。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清一统志·绵州》:月波井“在绵竹县治东一里。汉严君平凿。每朝霞霁月,井中波纹荡漾,掩映交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