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离堆

离堆

①亦作离碓。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离堆公园内伏龙观。《史记·河渠书》: “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西晋刘逵注左思 《蜀都赋》: “ 《地理志》: 蜀守李冰凿离堆,穿两江,为人开稻田,百姓飨其利。” 皆即此。离堆口为今都江堰枢纽工程渠首之宝瓶口,凿离堆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使成都平原成为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宋代在离堆建立水则。《宋史·河渠志》: “则盈一尺,至十而止。水及六则,流始足用。过则从待郎堰减水河泄而归于江。”

②一名白鹤山。在今四川苍溪县城东北。清李元《蜀水经》 卷12: “ (苍溪) 县有离堆山,在汉为宕渠塞,一名白鹤山。山腰有来仙洞,形势突兀,塞大江之流,为城北后阵。” 民国 《苍溪县志》 卷2: 白鹤山 “临嘉陵江,直上数百尺,不与众山连属,故曰离堆”。

③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南五十里嘉陵江边。《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离堆岩 “在新政县东,有山曰离堆,凿腹为岩。唐鲜于仲通与弟叔明潜修于此。有颜鲁公摩岩记”。此山海拔416米。唐颜真卿 《离堆记》 摩岩石刻云: “有山曰离堆,斗入嘉陵江,直上数百尺,形势缩矗,韵壁峻肃,上峥嵘而下回洑,不与众山相属,是为之离堆……。” 今仅存三十余字。

④亦作离��。 即乌尤山。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三里岷江中。 《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孤山 “即离��山。 离��者, 孤山也。 诂训云: 尔蜀江有离��, 蜀汉亦有离��。 府治孤山当渎江、 沫水孔道。 曰乌尤者,曰面崭立, 乃真��”。


(1)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岷江分流处,即都江堰所在。其地古名观坂,《宋史·河渠志》始称离堆。由于都江堰亦系李冰所筑,故与凿离堆事相混。(2)在今四川省南部县东南。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有山曰离堆。斗入嘉陵江,直上数百尺,……不与众山相连属,是谓之离堆。”(3)即今四川省苍溪县东的白鹤山。《大清一统志》:“旧志以此为离堆山。”(4)即“离碓”。


猜你喜欢

  • 珠溪场

    即球溪场。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球溪镇。清嘉庆 《资州直隶州志》 卷3: “球溪场在州西一百里。龙结镇涧水流经场后三里许至小三江口与四眼桥涧水合,更东流十里入资江,商舶往来,颇称要会。”

  • 同谷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成州置, 治所在上禄县(今甘肃礼县西南)。辖境相当今甘肃礼县、成县、西和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改为成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成州置,治上禄县(今甘肃礼县西南)。辖境相当

  • 蓝彩桥

    清置,属五常厅。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清置巡司于此。

  • 里岛

    又作俚岛。即今山东荣成市东北俚岛。清《乾隆内府舆图》作里岛。

  • 来安路

    元改来安军置,属广西两江道。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来安府。元升来安军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辖境相当今广西田阳县一带。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府。

  • 乐山场

    为盐场。在今四川乐山市南二十里牛华镇。产井盐。民国设场知事。

  • 高雄市

    1924年日本占领期间置,属高雄州。治所即今台湾省高雄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高雄市,为台湾省辖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是台湾第二大城市。北、东、南为高雄县境所包,西临台湾海峡南口。面积153

  • 蒲沟镇

    又名蒲口。清置,属天津县。在今天津市北。清光绪 《畿辅通志》 卷93: “同治十一年,在天津县离城三十六里之蒲沟汛地方,俗名蒲口,购买民地五十九亩有奇,建造火药库三座,环以墙濠。又建驻守兵弁兵房。”

  • 巫山县

    隋开皇三年(583)改巫县置,属信州。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旧唐书·地理志》 巫山县:“隋加‘山’字, 以巫山硖为名。”大业初属巴东郡。唐属夔州。《新五代史·前蜀世家》:永平四年(914),“荆南高季

  • 鸣銮镇

    亦曰鸣銮戍。在今内蒙古正蓝旗附近。《明史· 成祖纪》: 永乐八年 (1410) 远征漠北,“ (三月) 甲戌,次鸣銮戍”。又作鸣銮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附近。明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