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昌郡
北魏神䴥元年 (428) 置, 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太平真君二年 (441) 降为禽昌县。
北魏神䴥元年(428年)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因太武帝擒赫连昌于此,故名。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太平真君二年(441年)降为禽昌县。
北魏神䴥元年 (428) 置, 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太平真君二年 (441) 降为禽昌县。
北魏神䴥元年(428年)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因太武帝擒赫连昌于此,故名。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太平真君二年(441年)降为禽昌县。
一名印字山。在今四川宣汉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69东乡县:印石山“在县治西。以山形方整而名”。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御河西。北魏皇兴年间建。《魏书·释老志》:“皇兴中,又构三级石佛图。榱栋楣楹,上下重结,大小皆石,高十丈。镇固巧密,为京华壮观。”
又作紫陌桥,又名祭陌。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北。《水经·浊漳水注》: 漳水 “又北径祭陌西。战国之世,俗巫为河伯取妇,祭于此陌。 ……地留祭陌之称焉。 又慕容㑺投石虎尸处也,田融以为
在今宁夏银川市东。《方舆纪要》 卷62宁夏镇: 高台 “在镇东十五里。地势崇高,登眺极山河之伟观。赵元昊尝建寺于此”。
①北宋置,属秦州。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后改为镇。②金皇统六年 (1146) 降定边县置,属环州。在今陕西吴旗县西铁边城镇附近。后废。北宋时筑,在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属秦州。后置为镇。
唐贞观十九年 (645) 建,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外法源寺。“安史之乱” 时,史思明改名顺天寺。明正统二年 (1437) 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 始名法源寺。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建,在今
在云南双柏县西南嘉西。 《明一统志》卷86楚雄府: 黑初山 “在嘉县治西。 高千余仞,五峰耸列,连亘百里。下有一石,状若冬瓜,其色如铁,
西汉置, 属五原郡。 治所当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或达拉特旗境。东汉废。
即今黑龙江省安达市。《清史稿·地理志》 安达直隶厅:官商路“西越东清铁路安达站至杜尔伯特贝子旗”。1937年安达县移治于此。
元元贞元年(1295)升太和县置,属吉安路。治所即今江西泰和县。明洪武初复降为县,改名泰和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太和县置,治今江西省泰和县。属吉安路。辖今江西省泰和县地。明初降为县,并改名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