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行镇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南四十四里竹行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今南通市):“竹行镇在城东南三十二里。”
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东南部。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竹行镇,人口 4600。清乾隆年间名朝阳镇,后因竹行业兴盛,光绪年间改今名。1951年为竹行乡。1958年建长江公社,1961年改名竹行公社。1983年复竹行乡,2001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淡水鱼等。有钢丝绳、皮鞋、针织内衣、机电、印铁制罐、日用化工等厂。有蔬菜批发市场。南三公路经此。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南四十四里竹行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今南通市):“竹行镇在城东南三十二里。”
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东南部。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竹行镇,人口 4600。清乾隆年间名朝阳镇,后因竹行业兴盛,光绪年间改今名。1951年为竹行乡。1958年建长江公社,1961年改名竹行公社。1983年复竹行乡,2001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淡水鱼等。有钢丝绳、皮鞋、针织内衣、机电、印铁制罐、日用化工等厂。有蔬菜批发市场。南三公路经此。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宣抚司置,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后废。
在今宁夏同心县东。明嘉靖 《宁夏新志》卷3韦州守御千户所: 琥八山 “在城南八十余里。胡名,华言色驳杂也”。
为明南京宫城东门。在今江苏南京市轻工机械厂厂区内。
亦作瑷珲城。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申维斯克 (海兰沧) 南。清雍正 《钦定八旗通志初集》卷153 《郎谈传》: 康熙二十一年 (1682) “十二月,疏上平罗刹之策……从黑龙江顺流回,凡十五日至爱浑城
又名北海。即今俄罗斯境之贝加尔湖。《魏书·乌洛侯国传》:乌洛侯“又西北二十日行有于已尼大水,所谓北海也”。
在今福建福清市南。《舆地纪胜》卷128福州《景物下》:玉融山“在福清县,今灵宝观。元(原)自石竹山,林真君骑虎上升之地,移于今所”。《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福清县:玉融山“在县治南五里,以山石融润而名
一名石镜亭。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上。《舆地纪胜》卷66鄂州:石照亭“在黄鹤楼西。临崖有石如镜,石色苍涩,无异凡石,每为西日所照,则炯然发光”。明崇祯十六年(1643),石忽失。不久,亭亦废。清康熙时
金置,属虢略县。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
民国置,即今贵州贞丰县东四十里白层镇。亦名巴淌,系布依语音译,意为江口。以地处那郎河与北盘江汇口,故名。1935年红一方面军由此抢渡北盘江。
明筑,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南。《清一统志·肃州》: 金塔寺堡 “在州东北一百里,即明金塔寺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