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庆府
南宋绍定元年 (1228) 改黔州置,治所在彭水县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地。明洪武四年 (1371)废。
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升黔州置,治彭水县(今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属蘷州路。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黔江区等地。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升为路。
南宋绍定元年 (1228) 改黔州置,治所在彭水县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地。明洪武四年 (1371)废。
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升黔州置,治彭水县(今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属蘷州路。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黔江区等地。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升为路。
即今甘肃环县东南四十五里木钵乡。《资治通鉴》:唐贞元九年(793),“朔方都虞侯杨朝晟戍木波堡”。即此。即今甘肃省环县东南木钵镇。《资治通鉴》:唐贞元九年(793年),诏城盐州,“命盐州节度使杜彦光戍
在今广西那坡县南一百八十里。为中越边境要隘之一。《清一统志·镇安府》: 平孟隘 “在小镇安西南。相近有剥淰隘”。即今云南省富宁县东北剥隘。清时设兵防守于此。
又作于窴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西城(今新疆和田县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唐置毗沙都督府。西域城国。于阗,又作于寘、于遁,《大唐西域记》称作瞿萨旦那,元代又称忽炭、五端、斡端等。汉
即今云南蒙自县东南二十八里芷村镇。滇越铁路经此。
一作峨岭镇。明初置,属南陵县。即今安徽南陵县南二十五里峨岭乡。明置峨岭巡司。古镇名。鹅,又作峩。在今安徽省南陵县南鹅岭下。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置巡检司于此。清雍正六年(1728年)裁。
即今辽宁昌图县西南二十五里亮中桥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昌图府图: 西南有亮中桥。
一作布虎图山。即白鹿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大阳山。《清一统志·承德府一》:布祜图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今南公营子)东三十里。即古白狼山,汉名白鹿山”。
北宋分潘州置,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东南或松潘县西北。元属吐蕃宣慰司。明洪武初废。
商都。当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北境。《太平御览》卷83引《竹书纪年》:“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南庚更自庇迁于奄。”皆此。近人丁山谓即《史记·殷本纪》 中的邢,《书序》作耿。耿当《书》中大坰,在今山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陆郎镇。清《江苏布政司属疆域表》:江宁县有陆郎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