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峒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方舆纪要》 卷77永定卫 “那平关” 条下,“又有罗城峒,在 (大庸)所西。本蛮峒。宋嘉祐二年,罗城峒蛮寇澧州,州兵击却之”。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方舆纪要》 卷77永定卫 “那平关” 条下,“又有罗城峒,在 (大庸)所西。本蛮峒。宋嘉祐二年,罗城峒蛮寇澧州,州兵击却之”。
在今江西安福县北。《舆地纪胜》 卷31吉州: 鸽湖山 “在安福县北六十里。有雁峰、白鹤峰、石人峰、三渡桥、桃花洞,景物幽绝,有唐人留题”。
①北周置,属资州。治所在资阳县 (今四川资阳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资阳市地。隋开皇三年(583) 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资州置,治所在盘石县(今四川资中县北三里)。辖境相当今北起资阳市,南至内
①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明一统志》卷58太平府:龙蟠山“在太平州(治今雷平镇)西二里。以形似名”。②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十五里。《寰宇记》卷162兴安县:龙蟠山“本名蟠龙山,天宝六载勅为龙蟠山。有石洞,洞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丹桂村。1935年4月底, 中央红军长征到此,总部驻扎在一幢三合一照壁式的二层楼民房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在此部署抢渡金沙江的作战计划。
东晋改平夷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平蛮县(今贵州毕节市境)。南朝梁末废。东晋以平夷郡改名,治平蛮县(今贵州毕节市境)。南朝梁末废。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毕节、黔西等市县及云南省镇雄县一部分。
即杜曲。今陕西长安县东南二十里杜曲镇。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南。唐代为贵族杜氏聚居区。《新唐书·杜正伦传》:“诸杜所居号杜固,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因处杜曲南,亦称南杜。
1917年改林甸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在大林家甸 (今黑龙江省林甸县)。民国《黑龙江志稿》 卷2: 林甸县 “旧名林家甸”,故名。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9年复属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方舆胜览》卷69天水军:“自金陷陕西天水、长道,并当边面,地势平衍,金骑四布, 纵横无碍, 步兵不能捍御。隆兴中,四川宣抚吴璘乃创地网,其制于平田间,纵横凿为渠, 每渠阔八尺,
亦作景里洲。在今湖北荆沙市江陵区西南长江中。唐徐坚 《初学记》 卷8: 景洲,“ 《吴志》 云:魏将夏侯尚围南郡,作浮桥度量景洲”。
又名床山。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清一统志· 乌喇特》: 床山 “在旗 (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村) 西北一百八十五里。蒙古名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