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洞堡
即今湖南花垣县西南四十四里茶洞镇。昔称“乍董”,苗语意为 “汉人住地”,因有汉人居此而得名。后音译为 “茶洞”。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谓茶洞城 “背负峻岭,面临绝壁,西接秀山,南邻松桃。谚云: ‘一眼望三省’”。清时有知事、副将等官驻防。
即今湖南花垣县西南四十四里茶洞镇。昔称“乍董”,苗语意为 “汉人住地”,因有汉人居此而得名。后音译为 “茶洞”。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谓茶洞城 “背负峻岭,面临绝壁,西接秀山,南邻松桃。谚云: ‘一眼望三省’”。清时有知事、副将等官驻防。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南宋后废。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贵州贵阳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贵阳市及清镇、龙里、修文等市县部分地区。南宋后废。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通州。治所在今四川达川市北蒲家镇。贞观六年 (627) 废入通川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四川省达州市北。属通州。贞观二年(628年)废。
战国秦王政五年(前242)置,治所在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十六里故县村)。西汉辖境相当今山东东阿、梁山以西, 山东郓城、河南范县以北,山东茌平、莘县、河南南乐、清丰、濮阳以南地。东汉以后辖境缩小。三
北周明帝改涌泉县置,为涌泉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附近。隋开皇三年 (583)改为通泉县。古县名。北周明帝时改涌泉县置,治今四川省射洪县东南。属涌泉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改通泉县。
在今江苏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 (今安徽凤阳县) 人。明开国功臣,封魏国公。洪武十八年 (1385) 二月病卒,死后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墓前立明太
即今山东单县东北四十里曹马集镇。明万历年间碑文称,此即 “古兴元镇也,曹魏公屯军驻马之所”。故易名曹马集。集镇名。在山东省单县东北部。属时楼镇。人口4750。为原曹马集镇人民政府驻地。建村于西汉,名兴
西汉高帝五年(前202)改长沙郡置。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即此。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全州、广东连县、阳山等地。东汉改为长沙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以长沙郡置
在今四川南溪县南。《寰宇记》 卷79南溪县: 青衣水 “在县南一里四步。从僰道城东流,至县界多稜口,至泸州绵水县。地名龙腾”。《舆地纪胜》卷163叙州: 青衣江 “在南溪县南十五里。《旧经》云: 古有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湾头镇。《资治通鉴》:唐光启三年(887),毕师铎戍高邮,还袭广陵,“退屯山光寺”。胡三省注:“山光寺,在广陵城北。”《清一统志·扬州府二》 引《宝祐志》谓“即今胜果寺,在湾头镇,前
唐贞观元年(627)置,属荣州。治所在今四川威远县西北(一说在今威远县东南)。八年(634)废入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