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荣州

荣州

①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公井县(今四川自贡市西十里贡井)。《元和志》 卷33荣州:“取荣德山为名。” 六年 (623) 移治大牢县 (今四川荣县西)。永徽二年 (651) 移治旭川县 (今四川荣县)。天宝元年 (742) 改为和义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荣州。辖境相当今四川自贡、荣县、威远等市县地。南宋绍熙中升为绍熙府。宝祐后废。元末复置,属嘉定府路。明洪武九年 (1376) 降为荣县。

②金贞祐三年 (1215) 升荣河县置,治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村。辖境相当今山西万荣县、河津市地。元初复为荣河县。

③辽置,治所在今辽宁康平县东北齐家坨子附近。辖境相当今辽宁康平县部分地。金降为荣安县。


(1)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公井县(今四川自贡市西贡井)。“取境内荣德山为名”(《元和郡县志》)。贞观六年(632年)移治大牢县(今四川荣县西),永徽二年(651年)移治旭川县(今荣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和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荣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自贡、威远、荣县等市县地。宋先后属梓州路、潼川府路,宝祐后废。元末复置,不领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属嘉定府,九年降为县。(2)辽置,治今辽宁省康平县东北齐家坨子附近。属东京道。金降为荣安县。(3)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荣河县置,治荣河县(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河津、万荣等市县地。元初复降为荣河县。


猜你喜欢

  • 北古铁路

    即通古铁路。从今北京市至河北密云县古北口。

  • 大仪寨

    在今四川仪陇县西北三十里大仪山上。《清史稿·周达武传》:同治间,“又破郭刀刀于仪陇大仪寨”。即此。

  • 天宝河

    即新门。在今河南陕县东北三门峡人门岛东。唐郑棨《开天传信录》:“天宝中,上以三门河道险束,漕运艰难,乃旁北山凿石为月河,以避湍急,名曰天宝河。”

  • 青铜峡

    即硖口山。黄河上游峡谷之一。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明嘉靖 《宁夏新志》 卷1: 峡口山在“城 (宁夏镇) 西南一百四十里。两山相夹,黄河经其间,古名青铜峡,有古塔一百八。宋张舜民诗: 青铜峡里韦州路,十

  • 宁远宣抚司

    元置,属吐蕃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街村)。明洪武三十年(1397),与鱼通、长河西合并改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

  • 张老埠集

    一名张老人埠。即今河南固始县东南三十五里张老埠乡。明嘉靖《固始县志》卷3《集市》:“东有张老埠集。”

  • 石鼻谷

    在今山西霍州市东。《方舆纪要》卷41霍州:石鼻谷在“州东三十五里。谷中出水,引至城南灌田,名石鼻渠”。

  • 策堆得

    即堆龙德庆宗。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北德庆。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 12 作 “策堆得”。

  • 白下驿

    唐置,属太和县。在今江西泰和县东门外。唐置,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东门外。属太和县。

  • 长沙村

    ①在今广东新会市东南。《明史·地理志》 新会县:“南有沙村巡检司,本治大神冈,后迁仙洞村,又迁长沙村,后复故治。”②即今广东开平市北长沙镇。《明史·地理志》肇庆府开平县:“东南有沙冈巡检司,本治沙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