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伯城
在今河南偃城县南。《方舆纪要》 卷47郾城县: “葛伯城在县南,相传古葛伯国也。” 《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 二月,“淮西行营奏克蔡州古葛伯城”。即此。
在今河南省宁陵县东北。唐元和十二年(817年)讨吴元济,克此城。
在今河南偃城县南。《方舆纪要》 卷47郾城县: “葛伯城在县南,相传古葛伯国也。” 《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 二月,“淮西行营奏克蔡州古葛伯城”。即此。
在今河南省宁陵县东北。唐元和十二年(817年)讨吴元济,克此城。
在今陕西山阳县西。《清一统志·商州》:桐峪 “在山阳县西二十里”。
秦置,属薛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宁市南四十余里喻屯乡东南八里。《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二年(前208),项梁“引兵攻亢父”。即此。西汉属东平国。东汉属任城国。南朝属高平郡。北魏属任城郡。北齐废。古县名。
在今广西阳朔县南。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河南淅川县城关镇。清咸丰《淅川厅志》卷1:上集街“在板桥保。城北五十里,有小集”。1960年淅川县由老城迁治于此。
①1928年分长安县城区及近郊置,属陕西省。治所即今陕西省西安市。1930年撤销。1943年复置,1947年升为院辖市。1949年5月20日解放后,直隶中央。1950年1月为西北行政区驻地。2月陕西人
即张杷寨。在今四川三台县南。《资治通鉴》:唐中和四年(884),高仁厚讨东川帅杨师立,别将“杨茂言走至张把,乃追及之”,为仁厚所斩。
旧名衡口镇。即今陕西安康市西七十里恒口镇。《清一统志 ·兴安府二》 谓衡口镇 “即衡河合月河之口也”。
西魏改梓潼县置,属潼川郡。治所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三十里石牛镇。隋开皇三年(583)移治今梓潼县,大业三年(607)复改为梓潼县。古县名。西魏改梓潼县置,治今四川省梓潼县南。属潼川郡。隋开皇三年(583
即吉兰丹。 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清谢清高 《海录》 有专条记述。
西汉武帝时园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汉书·元后传》: “夏游御宿、鄠、杜之间。” 又 《扬雄传》: “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 《三辅黄图》 卷4: “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