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南镇
即今四川蓬溪县东南蓬南镇。清道光 《蓬溪县志》 卷2: 蓬南场在 “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通合州、定远大道”。
在四川省蓬溪县东南端。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蓬南场,人口3940。因清道光初年属蓬溪、南充县共管,取二县首字命名。1950年为蓬南乡,1958年为蓬南公社,1983年改为蓬南乡,1985年置蓬南镇。1992年东升、惠民、胜利三乡并入。有皮革、印刷、酿酒、榨油、预制等厂。遂武公路经此。有烈士陵园和“文明书院”古建筑。
即今四川蓬溪县东南蓬南镇。清道光 《蓬溪县志》 卷2: 蓬南场在 “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通合州、定远大道”。
在四川省蓬溪县东南端。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蓬南场,人口3940。因清道光初年属蓬溪、南充县共管,取二县首字命名。1950年为蓬南乡,1958年为蓬南公社,1983年改为蓬南乡,1985年置蓬南镇。1992年东升、惠民、胜利三乡并入。有皮革、印刷、酿酒、榨油、预制等厂。遂武公路经此。有烈士陵园和“文明书院”古建筑。
北周保定三年(563)改房陵县置,为光迁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房县。隋为房陵郡治。唐初为迁州治。贞观十年(636)改为房陵县。古县名。北周武帝时改房陵县置,治今湖北省房县。隋为房陵郡治。唐贞观十年(636
①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属五原郡。治所或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堡子湾古城(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沟口古城堡)。《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九原县故城南,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西北接对一城,
在今四川会理县南十里。《元史·地理志》:“武安州,蛮称龙泥城。”十七年(1280)改为武安州。
隋大业初改美俗县置,属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南。后废。古县名。隋大业初改美俗县置,治今甘肃省碌曲县东。唐废。
五代王闽时置,属龙津县。在今福建南平市西,富屯溪、沙溪交会之口。宋属剑浦县。《元丰九域志》卷9南剑州:剑浦县有西津镇。明嘉靖《延平府志》卷4古迹:废四镇,“延平旧有四镇……南平县西四十里,沙县、顺昌二
清置,属福鼎县。即今福建福鼎县治桐山镇。以镇内有铜山,因名。
亦作刘公堰。又名糜枣堰。即今四川成都市西北郊九里堤。《方舆纪要》卷67成都县“浣花溪”条下:九里堤,“宋乾德中圯,守臣刘熙古修筑,一号刘公堤”。
在今贵州遵义县东。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之役,播州兵聚青蛇、长坎、玛瑙、保子四囤。即此。在今贵州省遵义县东。参见“青蛇囤”。
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坤都镇西。清为阿鲁科尔沁旗驻地。“翁根毛都”,蒙古语意为神圣的大棵树。
清置,即今辽宁沈阳市南十里河镇。因滨十里河得名。《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第一站”条下:“奉天南至朝鲜站道,南六十里至十里河站,与辽阳州接界,即明之虎皮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