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海

西海

①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一说在北。为居延海。《魏书·袁翻传》:正光二年(521),蠕蠕国乱,其王阿那瓌、婆罗门相继来降,凉州刺史翻表曰:“乞遣大使往凉州、敦煌及于西海,躬行山谷要害之所,亲阅亭障远近之宜,商量士马,校练粮杖,部分见定,处置得所。入春,西海之间即令播种,至秋,收一年之食,使不复劳转输之功也。且西海北垂,即是大碛,野兽所聚, 千百成群,正是蠕蠕射猎之处。”

②即今青海省东部之青海湖。《后汉书·西羌传》:西汉武帝时,“羌乃去湟中,依西海、盐池左右……至王莽辅政,欲耀威德,以怀远为名,乃令译讽旨诸羌,使共献西海之地,初开以为郡,筑五县,边海亭燧相望焉”。

③指今蒙古国科布多东南之哈尔湖—德勒湖。《后汉书·窦宪传》:永元元年(89),大败北匈奴勒石纪功燕然山后,遣军司马吴汜、梁讽使北匈奴,“遂及单于于西海上,宣国威信,致以诏赐,单于稽首拜受”。

④《山海经》所说之西海,其确实海域不详。后世地理知识逐渐增长,称西海之处较多,都指我国西部或以西之湖海。如《史记·大宛列传》:“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所指当今之咸海或里海。《汉书·西域传》:“条支国临西海。”指今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及印度洋西北部。西汉末指今青海省之青海湖,于此置西海郡。东汉末指今内蒙古居延海,于此置西海郡。《水经·河水注》:“敦薨之水自西海径尉犁国”,指今新疆博斯腾湖。《通典》引杜环《经行记》:��林国“西枕西海”。指今地中海。


山海经·海内经》所云“西海”,其确指海域不详,或说指今青海省青海湖。后世地理知识渐广,被称为“西海”的渐多,都因远在我国西部或以西而得名:(1)《史记·大宛列传》:“于寘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所指非今咸海即里海。(2)《汉书·西域传》:“条支国临西海。”指今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及印度洋西北部。(3)西汉末于今青海附近置西海郡,是指青海为西海。(4)东汉建安中于今内蒙古居延海附近置西海郡,是指居延海为西海。(5)指今新疆博斯腾湖为西海。《水经注·河水》:“敦薨之水,自西海径尉犁国。”(6)指今地中海为西海。《通典》引《经行记》:拂菻国“西枕西海”。(7)“青海湖”的古称。


猜你喜欢

  • 僰溪

    ①亦名綦江、夜郎溪。即今四川綦江县之綦江。《元和志》 卷30南州南川县: “僰溪水,在县南四十步。” 《寰宇记》 卷122南川县: 僰溪水 “南自废丹溪县来,北流经县东南四十步,又北入渝州江津县界”。

  • 蒋家埠

    一名蒋家集。即今河南固始县东北三十里蒋集镇。明嘉靖 《固始县志》 卷3 《集市》: “北有蒋家埠。”

  • 紫阳书院

    即今江西上饶市区信江南岸黄金山上信江书院。《清一统志·广信府》: 紫阳书院 “在上饶县城南黄金山麓。初为曲江书院。郡人为知府张国祯祠。本朝康熙五十一年,知府周錞元更名钟灵。乾隆八年,知府陈世增修葺,作

  • 纪州

    隋开皇十八(589)改交州置,治所在长川县(今甘肃秦安县北安伏乡)。大业三年(607)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交州置,治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辖境约当今甘肃省清水、秦安等县。大业三年(607年)废

  • 章乡侯国

    本作童乡。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北。东汉废。《寰宇记》 卷65饶安县“章乡” 条下引 《十三州志》 云: “童即章字相类。章乡盖在饶安县东南二十里童乡亭。”

  • 大石门山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大石门“在县东四十里。有石高数十丈,对峙如门。中有道,可通行人。又有石横如门限,水经其上,激荡有声。下流十里又有小石门”。

  • 六门陂

    即六门堤,亦名鹿门堤。在今河南邓州市西三里。《水经·湍水注》:“湍水又径穰县为六门陂。汉孝元之世,南阳太守邵信臣,以建昭五年断湍水,立穰西石堨,至元始五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故号六门堨也。溉穰、新野、昆

  • 大马营堡

    明置,属山丹卫。即今甘肃山丹县南大马营乡。清设游击驻防。

  • 仁义镇

    清置,属灵石县。在今山西灵石县南二十五里仁义村。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巡司驻此。(1)在湖南省桂阳县中部。面积135.6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仁义圩,人口 4960。清初,大塘、圳头

  • 细柳

    ①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汉书·文帝纪》: 文帝后元六年 (前158),以 “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以防匈奴。后置仓于此,亦名细柳仓。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