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象骨港市

象骨港市

即今湖南岳阳市东北象骨港,为松杨湖农场场部所在地。《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临湘县“马鞍山” 条下: 象骨山 “山下有港,亦以象骨名”。市因象骨港为名。


猜你喜欢

  • 通西砦

    北宋置,属通远军。在今甘肃陇西县北八十里。金初升为通西县。

  • 董泽

    又作董池陂、董泽陂。春秋晋地。相传古豢龙氏董父居此,故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左传·宣公十二年》: 厨子曰,“非子之求,而蒲之爰,董泽之蒲,可胜既乎”。《续汉书·郡国志》 闻喜县:“有董池陂,古董泽

  • 阿奢理贰伽蓝

    即今新疆库车县西六十里库木吐拉石窟寺。为龟兹国著名佛寺。原系国王为纪念其德行坚贞的胞弟而建造。最早洞窟开于北魏,至唐极盛。《大唐西域记》卷1载:“会场西北,渡河至阿奢理贰伽蓝,庭宇显敞,佛像工饰。僧徒

  • 马岭城

    在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三十五里。《水经·河水注》:“商河又东北流径马岭城西北,屈而东注,南转径城东。城在河曲之中,东海王越斩汲桑于是城。”北魏时为厌次县治。在今山东省阳信县东。西晋徙厌次县于此。《水经注·

  • 文安驿

    即今陕西延川县西南文安驿。《方舆纪要》卷57延川县:文安驿“为延绥往来之通道”。北魏时为文安郡、文安县治。

  • 陈郡

    秦置,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县)。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章和二年(88)改为陈国。建安初又改为陈郡。三国魏黄初六年(225)改为陈国,七年(226)又改为陈郡。西晋咸宁中并入梁国。永康二年(301)复置

  • 大拉子

    又作大砬子、和龙峪。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清宣统元年(1909)置和龙县于此。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和龙县,土名和龙峪,又名大砬子。”即此。

  • 安幕坳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四十里。宋敏求《长安志》卷15引《两京道里记》曰:“相传汉高祖幸新丰,安营幕于此。”

  • 隋兴县

    隋开皇六年 (586) 置,属卫州。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北。大业初属汲郡。唐武德初废。古县名。隋开皇六年(586年)置,治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先后属卫州、汲郡。唐武德初废。

  • 凌云 (雲) 寺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寺以山名。因寺左侧有世界最大的弥勒石刻像乐山大佛,亦名大佛寺。寺始建于唐,元代寺毁。明洪武八年 (1375) 重建,明末又遭兵燹。清康熙六年(1667) 重建。此后又多次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