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赵州

赵州

①北齐改殷州置,治广阿县 (今河北隆尧县东旧城)。《元和志》 卷17赵州: “因赵国为名。” 隋开皇中改置栾州,寻复为赵州。唐武德元年 (618)移治柏乡县 (今河北柏乡县),四年又移治平棘县(今赵县)。天宝初改为赵郡,乾元初复为赵州,辖境相当今河北宁晋、元氏、赵县、赞皇、高邑、栾城、临城、柏乡等县及隆尧县一部分。北宋宣和初改为庆源府。金改名沃州。元复名赵州,属真定路。明洪武初省平棘县入赵州,属真定府。清雍正二年 (1724)升为直隶州。1913年废为县。

②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赵赕千户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十六里凤仪镇。明、清属大理府。1913年废为县。


(1)北齐天保二年(551年)改殷州置,治广阿县(今河北隆尧县东旧城),唐武德初移治柏乡县(今属河北)。武德四年(621年)移治平棘县(今河北赵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宁晋、元氏、赵县、赞皇、高邑、栾城、临城、柏乡、隆尧等地。北宋属河北西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庆源府,金天会七年(1129年)复降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年)改为沃州,元复置赵州,属真定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州治平棘入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直隶。1913年省州为赵县。州南洨河上有著名的隋大业年间所建安济桥,俗称赵州桥。(2)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治今云南省大理市东凤仪镇。属大理路。明清属大理府。1913年废州,改为赵县,因与直隶省(今河北省)赵县重复,1914年改名凤仪县。1960年撤销,并入大理市。


猜你喜欢

  • 盐山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高城县置,属棣州。治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南三十里旧城乡。《寰宇记》 卷65盐山县: “以县东南八十里盐山为名。” 大业初属渤海郡。唐属沧州。明洪武九年 (1376) 移治香鱼

  • 玉局观

    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寰宇记》卷72益州:“玉局坛在城南柳堤玉局观内,张道陵得道之所,其一也。”《方舆胜览》卷51成都府:玉局观“道经二十四化,上应二十四气,六十甲子分隶之,玉局化其一也。《彭乘记》:后

  • 塔墩巴什

    一作塔克墩巴什。清光绪年间所置帕米尔八卡之一。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宣统 《新疆图志》 卷9: “由和家克巴依卡向西南进山口一带为塔墩巴什、《洪图》 塔克墩巴什。布回二十五户游牧其间,沿河

  • 宁巴郡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置,属万州。治所在石鼓县(今四川宣汉县西南东林乡)。辖境相当今四川宣汉县西南地。西魏改为临清郡。

  • 朱由村

    即今山东莱州市北二十六里朱由镇。民国《四续掖县志》卷1有朱由村,为朱由乡驻地。

  • 义渠县

    秦惠文君十一年(前327)置,后为北地郡治。治所在今甘肃西峰市东境。西汉改为义渠道。《后汉书·冯异传》:建武六年(30),冯异攻隗嚣,“进军义渠,并领北地太守事”。后废。古县名。战国秦惠文王十一年(前

  • 倭西们

    亦作鄂锡们。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北鸥浦乡北鸥浦村。旧为鸥浦县治。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鸥浦县 “地当黑龙江右岸,旧名倭西们”。1928年于此置鸥浦设治局。1929 年改为鸥浦县。

  • 南城寨

    一作南平寨。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瞿唐峡长江南岸。《平夏录》: 明洪武四年(1371),汤和等伐蜀夏,夏 “于铁索外,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寨,凿两岩壁,引缆为飞桥 三,平以木板,置炮以拒我师”。

  • 高平县

    ①西汉置,为安定郡治。治所即今宁夏固原县。东汉末废,十六国时复置,前赵为朔州治。北魏太延二年 (436) 改置高平镇,正光五年(524) 复为县,为高平郡治。西魏废帝时改为平高县。②东汉章帝改橐县置,

  • 乐都侯国

    西汉置,属北海郡。当在今山东东部。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