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陵
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北三陵乡。《清一统志·广平府》: 赵三王墓 “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亦名三王陵。三王,惠文、孝成、悼襄也。俗呼为陵台。今其地即名为三陵村”。
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北三陵乡。《清一统志·广平府》: 赵三王墓 “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亦名三王陵。三王,惠文、孝成、悼襄也。俗呼为陵台。今其地即名为三陵村”。
即今广东徐闻县西北下桥镇。清宣统《徐闻县志》卷1:下桥市在“县西北四十里”。
金置,属曲周县。在今河北曲周县境内。
①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四十里。明置巡司于此。清废。②在今贵州毕节市西三十里。《清一统志·大定府》:老鸦关“道出威宁。有戍兵守御。旧有鸦关巡检司,今裁”。③在今陕西清涧县东。《清一统志·绥德州》:老鸦关“在
在今河南郾城县境。《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一年(816)九月,“乙酉,李光颜、乌重胤奏拔吴元济陵云栅。丁亥,光彦又奏拔石、越二栅”。在今河南省郾城县境。《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光颜、乌重
唐长安三年 (703) 置,治所在岚谷县(今山西岢岚县)。景龙中废。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 复置,辖境相当今山西岢岚县地。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改岢岚州。武周长安中置,治今山西省岢岚县。因
即大阳关。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晋书·姚泓载记》: 东晋义熙十二年 (416)北伐,晋师至成皋,逼洛阳。后秦姚泓派军援洛阳,又遣姚懿 “南屯陕津为之声援”。即此。即“茅津”。
一作赤弥干川。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五十里。《寰宇记》卷152番和县:“土弥干川,即古匈奴为放牧之地。鲜卑语髓为吐弥干,言此川土肥美如髓,故以名之。”
①即今湖南耒阳市南四十四里公平圩镇。旧属永兴县。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永兴县图:县西北有公平墟。②即火田铺。今湖南蓝山县东北二十里火市乡。③即今广东海丰县东北公平镇。清乾隆《海丰县志》卷3:明崇祯四年
唐于营州东北置,属师州羁縻州。神龙中寄治于良乡县之故东闾城(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后废。古县名。唐贞观三年(629年)以室韦、契丹部落置,侨治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境内废阳师镇。以阳师水得名。武周万岁通
在今福建邵武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邵武县:“云锦山在府西南八十里。高峰环合,凡三十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