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轵道

轵道

①古道路名。在今河南济源市境,为豫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孔道。《水经·河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十三年,“我取轵道与郑鹿”。《战国策·赵策》: 苏秦说赵王,“秦下轵道则南阳动”。

②亦作枳道。秦、汉亭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史记·秦本纪》: 二世三年 (前207),沛公至霸上,“子婴郎系颈以组,白马素军,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苏林曰: “亭名,在长安东十三里。”


又作枳道。在今河南省济源市境内。为豫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孔道,自古为兵家争夺要地。《战国策·赵策》苏秦说赵王:“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即指此。


猜你喜欢

  • 征 (徵) 东行省

    元至元中以征日本置,寻废。大德三年 (1299) 复置,治所在开城 (即今朝鲜开城)。寻废。至治三年 (1323) 复置,后废。

  • 沙口镇

    清置,属黄陂县。即今湖北黄陂县东南沙口村。《清一统志·汉阳府》:沙口镇“在黄陂县东南五十里”。(1)在湖北省洪湖市西部。面积121.5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小沙口,人口1万。因众河汇至,

  • 高邮湖

    一名新开湖。在今江苏高邮市西北。《清一统志·扬州府一》: 高邮湖 “在高邮州西北三里。长、阔一百五十里。安徽天长以东之水,皆汇此湖,达于运河。湖中突起一洲,可百余亩。洲去城十里,水虽盛涨,终不能没”。

  • 宾陀罗国

    亦作宾同陇、宾头狼、宾童龙。今越南中部南境之蕃浪。《宋史·外国五》: “占城国在中国之西南。……泛海南去三佛齐五日程。陆行至宾陀罗国一月程,其国隶占城焉。”

  • 沙河墟

    ①即今广东广州市东北沙河镇。清同治年间有沙河埔之称。②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北沙河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清远县西北有沙河墟。

  • 乔家庙

    一名乔庙镇。即今河南武陟县东三十六里乔庙乡。清道光《武陟县志》卷8:集镇有乔家庙。

  • 六店湾镇

    亦作六吊湾镇。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南三十里用钓湾镇。清乾隆《娄县志》卷3:有六店湾镇。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娄县图:西南有六店湾。

  • 滔山镇

    北宋置,属大潭县。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南。《元丰九域志》 卷3: 岷州大潭县有滔山镇。

  • 大桥头河

    在今云南剑川县东。《方舆纪要》卷117剑川州:大桥头河“在州东二里。古名合惠尾江,南流入剑川湖。每遇洪潦,辄泛溢害稼”。

  • 扞关

    ①一名楚关。在今湖北土家族自治县西七十里巴山村南。《战国策·楚策》:张仪说楚王曰:“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不费马汗之劳,不至十日而拒扞关,则从竟陵巴东,尽城守矣。”《史记·楚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