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钟 (鍾) 山

钟 (鍾) 山

①即今内蒙古河套北之阴山。《水经·河水注》: “芒干水出塞外,南径钟山,山即阴山,故郎中侯应言于汉曰,阴山东西千余里,单于之苑囿也,自孝武出师攘之于漠北,匈奴失阴山,过之未尝不哭,谓此山也。”

②又名金陵山、蒋山、紫金山。即今江苏南京市区东紫金山。《元和志》 卷25 “石头城” 条记诸葛亮云: “钟山龙盘”,即此。同书 “钟山” 条引 《舆地志》 云: “古金陵山也,邑县之名,皆由此而立。吴大帝蒋子文发神异于此,封之为蒋侯,改山曰蒋山。宋复名钟山。梁武帝于西麓置爱敬寺,江表上已常游于此,为众山之杰。”

③在今浙江开化县城北。《方舆纪要》 卷93开化县: 钟山在 “县治北二里。金溪经其下。一名覆釜山,县之主山也”。

④在今江西分宜县东、新余市西。《寰宇记》卷109袁州宜春县: 钟山 “在州东九十里。裴子野《宋略》 云,永嘉元年,此山因洪水有大钟从山流出,时人得之,送上验铭,云是秦时乐器,因以为名。又按 《安成记》 云,钟山临水阻峻,春夏则湍洑涌沸,喷上白沙如米,两岸石上各九十余里,名曰米沙。以之候岁,若一岸偏饶,则其方丰穰,民以为准”。《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分宜县: 钟山在 “县东十里。山有巨石临江如峡,亦名钟山峡。峡长九十余里,与新喻县接界。峡中之水即宜春江也”。

⑤即伊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隋书·地理志》: 河南郡兴泰县 “有钟山”。《史记·周本纪》 正义: “伊阙山今名钟山。”

⑥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南。《隋书·地理志》: 钟山县 “有钟山”。《清一统志·汝宁府一》: 钟山 “在信阳州东南十八里。隋以此名县”。

⑦在今湖北襄阳县境。《隋书·地理志》 襄阳郡襄阳县: “有钟山。”

⑧一名三钟山。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后汉书·王常传》: 王莽末 “常等与 (成) 丹、(张) 印收散卒入蒌溪,劫略钟、龙间,众复振”。唐李贤注:“隋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

⑨亦名钟留山。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明史·地理志》 连山县: “旧治在县 (今连山东北太保镇旧城村) 西北钟山。” 《清一统志·连山厅》: 钟留山 “在厅西北四十里。其状如钟。旧县治在此”。

⑩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7邓川州: 钟山在 “州 (今邓川镇) 北十五里。《滇纪》 云,唐开元中,邆赕诏酋咩罗皮据大厘,为南诏所攻,率其部据钟山之险以自守,即此山也”。

(11)在今陕西子长县西三十里安定镇东北二里。有著名的钟山石窟。


猜你喜欢

  • 伊拉喀站

    亦作依拉哈、伊勒哈。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置,在今黑龙江省嫩江县西南伊拉哈镇。《清一统志·黑龙江》 “布克依站”条下:“喀穆尼站,又四十二里至伊拉喀站。”

  • 麻柳场

    ①即今四川达县东南麻柳镇。《清一统志·绥定府二》: 麻柳场巡司 “在达县南九十里。本朝雍正八年置,属达州。嘉庆七年改属”。嘉庆初,白莲教徐添德在此起义。民国设县佐。②即今四川梁平县西南荫平镇。清光绪

  • 水口寨

    北宋置,属邵武县。即今福建邵武市东南水口寨。明洪武二年(1369)置巡司于此。

  • 岭东县

    北魏初置,属汾州镇。治所在今山西交口县东北。太平真君九年 (448) 改属吐京郡。太和二十一年 (497) 改名新城县。古县名。北魏太武帝时改新城县置,治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属吐京郡。太和二十一年(49

  • 二郎场

    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一百八十里二郎镇。《清史稿·骆秉璋传》:同治元年(1862),清军镇压李永和义军,“黄淳熙援顺庆,战于定远,阵斩何国樑,贼大败。追至潼川二郎场,中伏,淳熙阵亡”。即此。

  • 束锋州

    亦作来锋州、来峰州。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岚安乡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广川郡

    ①东晋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置,治所在广川县(今河北景县西南广川镇)。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废。②南朝宋侨置,治所在广川县(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辖境相当今山东邹平县附近地。北齐改东平原郡。(1)西汉文

  • 庐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庐州置,属河南行省。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合肥、六安、霍山、庐江、无为、和县及湖北英山等市县间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为庐州府。元至元十四年

  • 渭源堡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置,属熙州。即今甘肃渭源县。《宋史· 王韶传》: 熙宁间,韶“引兵城渭源堡及乞神平,破蒙罗角、抹耳水巴等族”。金属康乐县。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升为渭源县。北宋熙宁五

  • 飞越水

    即今四川汉源县西北之流沙河上源飞越水,以源出飞越山为名。《旧唐书·地理志》飞越县:“仪凤四年,分汉源于飞越水置县,属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