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铅山县

铅山县

五代南唐保大中升铅山场置,属信州。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铅山县: 铅山 “南唐升元二年置铅场,保大中改立铅山县皆以山名也”。南宋绍定中,迁治今铅山县永平镇北。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 升为铅山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降为县,属广信府。还治今永平镇。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49年徙今铅山县 (河口镇)。


(铅yán) 在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南邻福建省。属上饶市。面积2178平方千米。人口41万。辖9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河口镇。五代南唐昇元四年(940年)因地出铅、铜、青碌,故析弋阳、上饶五乡地置铅山场(铅,古通“沿”)。保大二年(944年)升铅山场为县,治今县东南永平镇,属信州。《读史方舆纪要》:“铅山在县西南七里。旧名桂阳山,又名杨梅山。唐时山出铅,百姓开采,十而税一。建中元年封禁,贞元元年复开,隶饶州永平监。寻又废。山亦出铜及青碌。南唐昇元二年置铅场,保大中改立铅山县,皆以山名也。”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曾一度直隶京师,后还隶信州。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升为铅山州,移治霞落园(今永平镇西北),属江浙行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仍治今永平镇,属广信府。1912年隶江西省,1914年隶豫章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属上饶专区,县人民政府迁驻今址。1970年属上饶地区,2000年属上饶市。地处武夷山北麓,信江横贯北部。农产稻、大豆、油菜籽、烟叶等,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省茶叶、蚕茧生产重点县。森林资源丰富。境内辟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铅、锌、铜、石灰石等矿。工业有电力、采矿、机械、水泥、造纸、酿造、制茶等。永平铜矿为国内铜矿基地。古汉酒、连史纸、陈醋为名产,传统手工艺品有柳木蒸笼、竹编、绢扇等。横南铁路纵贯,有梨温高速公路和上分、乐江、横河、永篁等公路。名胜古迹有葛仙山、鹅湖书院、河口明清古街、辛弃疾墓、蒋仕铨墓及唐、五代瓷窑遗址。


猜你喜欢

  • 大岭谷

    在今青海西宁市西。《资治通鉴》:武周延载元年(694),“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傑破吐蕃㪍论赞刃、突厥可汗俀子等于冷泉及大岭”。胡注:“大岭,谷名。”天宝元年(742),“十二月,陇右节度

  • 胡洛池

    即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哈日芒乃淖尔。《元和志》 卷4夏州长泽县: “胡洛盐池,在县北五十里。周回三十里。亦谓之独乐池,声相近也。汉有盐官。” 《新唐书·食货志》 云: 安北都护府之胡洛池,岁得盐万四千斛

  • 七乌海

    亦作乌海。即今青海玛多县东北的托索湖(冬给诺纳湖)。《隋书·地理志》 河源郡: “有七乌海。”一说即今玛多县东北与兴海县交界处之苦海。《资治通鉴》:唐贞观九年(635),侯君集等讨吐谷浑“追及伏允于乌

  • 外富津河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部东南流入日本海之阿瓦库莫夫卡河。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3:外富金河“在瑚叶克河北, 出锡霍特山东麓,东入海”。

  • 平高郡

    ①西魏末改高平郡置,属原州。治所在平高县(今宁夏固原县)。辖境相当今宁夏固原、彭阳二县及甘肃会宁县西北部分地。隋开皇三年(583)废。②北周改高平郡置,治所在平高县(今河南商城县东)。隋开皇初废。西魏

  • 通湟砦

    北宋元符三年 (1100) 于啰��抹通城置,属湟州 (后改乐州)。在今青海乐都县东三十五里湟水北岸。 《宋史·地理志》 乐州: 通湟砦, “故啰�ȼ

  • 玄池县

    唐龙纪元年(889)置,属宪州。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五十八里界口村附近。北宋咸平五年(1002)废。古县名。唐末置,治今山西省静乐县东南。属宪州。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废入静乐县。

  • 居延塞

    一名遮虏障。西汉太初三年 (前102) 路博德筑,以遮断匈奴入侵河西之路。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汉书·地理志》 注: 师古曰,“阚骃云,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筑遮虏障于居延城”。《后汉书·窦宪传》:

  • 洞噶拉山

    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北东嘎拉。下临拉萨河。藏语意为白山咀、白山坡。另据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3称: “布达拉西三十里,耸峻连霄,高四百余丈。唐古忒语谓海螺曰洞噶,山形似螺,故名。” 古时上修碉卡,形

  • 网湖

    即今湖北阳新县东网湖。《清一统志·武昌府一》:网湖“在兴国州东五十里。《州志》,良荐港北流二十里入门枋湖,又东北流四十里入网湖。南塘湖东流五十里入网湖。网湖汇诸流入长湖”。在湖北省阳新县东。系沉溺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