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鼓县

铜鼓县

1912年改铜鼓厅置,后属江西浔阳道。治所即今江西铜鼓县。1926年直属江西省。


在江西省西北部,西邻湖南省。属宜春市。面积1548平方千米。人口13.6万。辖6镇、3乡,国有茶山、龙门、大沩山林场亦在县境。县人民政府驻永宁镇。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铜鼓营,属义宁州。以营东1千米之形如铜鼓的铜鼓石得名。清雍正中移瑞州府同知驻此。宣统二年(1910年)设铜鼓厅,属南昌府。1912年废厅改县,直属江西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8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属袁州专区,1952年属南昌专区,1958年属宜春专区,1970年属宜春地区,2000年属宜春市。地处九岭山脉西南端北翼,源于南部的定江河和西南部的金沙河北流入修水县境,成为修水的源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薯类、大豆、油菜籽、油茶等,为江西省林业重点县。特产宁红茶、笋干、土纸等。有金、钨、瓷土等矿。工业有森工、电力、农机、建材、制茶、医药、化工、造纸、食品等。有上铁、修铜、奉铜、铜幽等公路。1927年9月毛泽东亲临铜鼓组织领导秋收起义,有秋收起义第一师第三团团部旧址、中共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等纪念地。名胜古迹有铜鼓石、灵石庵、青少年游园、龙门避暑山庄、文崇塔、温泉等。


猜你喜欢

  • 龙頟侯国

    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齐河县(晏城)西南。东汉省。

  • 宁弥城

    在今新疆于田县北克里雅河东岸。《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有宁弥故城,一曰达德力城。一曰汗弥国,曰拘弥城。”

  • 五郡山

    一名治山。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寰宇记》卷84武连县:“治山一名五郡山。《周地图》云:县南有治山,县人张逸背梁附后魏,与梁将杨乾运于此山下大战,乾运大败,死者千人。恭帝元年,收骸骨并为一墓,死

  • 雅韶墟

    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南雅韶镇。清道光 《阳江县志》 卷1: 有雅韶墟。

  • 北京

    ①十六国夏昌武元年(418),赫连勃勃于长安置南台,以统万城为北京。在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②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后,以旧都平城为北京。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③唐天宝元年(742)改北都为北京。在今

  • 勒且溪水

    今青海平安县南沙沟河。东汉时为勒姐羌居处。《水经·河水注》: “湟水又东,勒且溪水注之。水出县东南勒且溪,北流径安夷城东,而北入湟水。湟水有勒且之名,疑即此号也。”

  • 张侯祠

    即张桓侯祠。俗名张飞庙。在今四川阆中市城内西街。《方舆胜览》卷67阆州:张侯祠“在州治东。盖张飞为巴西太守”。三国蜀将张飞死葬于此,后人建祠祭祀之。祠始建于唐。今祠为明、清建筑。后殿有张桓侯神道碑,后

  • 崖县

    1912年改崖州置,属广东琼崖道。治所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1952年迁治三亚镇(今三亚市)。1984年改设三亚市。旧县名。1912年改崖州置,治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1954年迁治三亚。198

  • 产溪

    在今广东潮安县北。《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海阳县:产溪“在府北九十里。东南流,会于韩江”。

  • 兴国府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兴国路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永兴县(今湖北阳兴县)。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大冶、阳新、通山等市县地。洪武九年(1376)降为兴国州。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