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寨
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亮寨司: 错寨 “在司西南。《志》 云,寨南有错寨渡”。
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亮寨司: 错寨 “在司西南。《志》 云,寨南有错寨渡”。
①在今甘肃漳县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59漳县:西倾山“山势绵延,西倾水出焉。或以为《禹贡》之西倾山,非也”。②又称西强山、嵹台山。亦作罗插普喇山、鲁察布拉山。在今青海东部和甘肃西南部,属秦岭西端。
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归善县“蚬彀营”条:马公寨“在府东北。《志》云:岭南贼巢曰洋乌潭、马公等寨,皆丛山深箐,延袤八百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过。贼首伍端、黄世乔等啸聚其中,蚕食
元置,属女直水达达路。治所在哈州(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纽依河入黑龙江处附近)。辖境相当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明初改置哈儿分卫。约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改合里宾忒千户置,治今俄罗斯黑龙江支流阿
战国楚地,确址不详。《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北围曲沃、于中, 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又云:“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不上贡事于郢矣。”徐广曰:“‘无
在吉林省舒兰市东南部。面积473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小城子街,人口2290。清光绪元年(1875年)曾筑有土围墙,俗称土城子,后演变为今名。1949年为小城区,1956年设乡,1958
约当今塔吉克斯坦帕米尔西南之喷赤河。《新唐书·高仙芝传》: 天宝间,攻小勃律,“葱岭守捉又行二十余日至播密川,又二十余日至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北。《战国策·秦策四》: 楚人黄歇说昭王曰: “王又举甲兵攻魏,……拔燕、酸枣、虚、桃人。”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
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长江县“有广山”。《方舆纪要》卷71遂宁县:广山在“县北二十里。山极孤峭,斗入江心,涪水、郪水会其下。下有龙潭。相传山常动摇,以龙潜其中也”。
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东南十五里之鼎足山。《汉书·地理志》 甾川国东安平: “菟头山,女水出,东北至临甾入巨定。” 《水经· 淄水注》:“ (女) 水出东安平县之菟头山。”
明宣德十年(1435)置,驻甘州卫(今甘肃张掖市)。统辖甘肃兵备、西宁兵备、庄浪兵备三道,陕西行都司之甘州左右十二卫、镇夷等三所城堡,赤斤蒙古等六卫,西番诸族,西海丙兔诸部贡市。清顺治五年(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