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县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置,为颍州府治。以东汉阜阳侯国故城在县境为名。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古旧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区。属颍州府。1948—1950年县城曾设市。1975年县城析置阜阳市。1992年撤销阜阳县,并入阜阳市。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置,为颍州府治。以东汉阜阳侯国故城在县境为名。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古旧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区。属颍州府。1948—1950年县城曾设市。1975年县城析置阜阳市。1992年撤销阜阳县,并入阜阳市。
1933年改大佘太设治局置,属绥远省。治所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大佘太镇。1942年改设安北县。1931年由大佘太设治局改名,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1942年升县,移治今乌拉特前旗西北
①秦置,属上郡。治所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石湾乡曹家坬一带。《史记·蒙恬传》:“胡亥囚恬于阳周。”即此。东汉废。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属赵兴郡。治所在今甘肃正宁县西南罗川乡(旧正宁)。西魏为显州治
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北。《宋史·蛮夷传》:皇祐四年 (1052),侬智高军 “又败陈曙于金城驿”。即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东北。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广南西路将陈晓击侬智高于邕州,败于此。
即达木蒙古。今西藏当雄县。清乾隆《西藏志·物产》:“拉萨东北由哈拉乌苏至达木一带, 皆蒙古与霍耳人错居,不产五谷,惟藉牛羊。”
在今吉林通化县南桓仁水库北江口村附近。《三国志·魏书 ·毋丘俭传》: “正始中,俭以高句骊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宫连破走。”在今吉林省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十二里少室山下的邢家铺村。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118—123)之间。是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太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河南省
东汉末在孟津置,为八关之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后汉书·皇甫嵩传》: 中平初,张角黄巾起义,“诏勑州郡修理攻守,简练器械,自函谷、大谷、广城、伊阙、轘辕、孟津、小孟津诸关,并置都尉”。东汉
在今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镇东湾村。古称乌泥泾。黄道婆 (约1245—?) 宋末至元代人。年轻时流落海南岛,向黎族人民学会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年老回到故乡,将技术传授给家乡农民,并改革弹棉、纺车等工具。元时松
一作嵛山。在今湖南永州市南二十里。宋本《寰宇记》 卷116零陵县: 俞山 “一名石室山。山面临潇水,耸峻万峰。古老相传,郡有名人,累朝不绝,因此名”。
即今甘肃洮河支流东峪沟。《方舆纪要》卷60狄道县:东峪河“源出渭源县西十五里之分水岭,流入境,至城东,又西南流入于洮河”。《宋史·夏国下》:熙宁五年(1072)七月,“王韶由东谷径趋武胜,未至十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