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山

阳山

①即首阳山。今河北卢龙县东南二十五里阳山。《明一统志》卷5永平府:阳山“峰峦高耸,下多溪谷。西有李广射虎石”。

②即今内蒙古河套西北狼山。《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使蒙恬渡河,据高阙、阳山”。《水经·河水注》:“河水又屈而东流为北河……东径高阙南。……河水自临河县东径阳山南。《汉书注》曰:阳山在河北。指此山也。”

③一名秦余杭山。又名万安山、白磰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北三十里。明王鏊《姑苏志》卷8:阳山“以其背阴面阳,故曰阳”。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3引胡舜申《吴门忠告》曰:“吴城以乾亥山为主,阳山是也。山在城西北,屹然独高,为众山祖,杰立三十里之外。其余冈阜累累,如群马南驰,皆其支陇。”其地为越王栖禽礼葬吴王夫差之所。

④即安阳山。今江苏无锡市西北五十里阳山。

⑤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2邳州睢宁县:阳山在“县西北五十里。上有五层石台,亦谓之羊山。万历中,潘季驯于羊山、龟山、土山相接处,创筑横堤数十里,以防大河泛滥,是也”。

⑥即今安徽无为县西羊山。《方舆纪要》卷26无为州:阳山在“州西四十里。相传曹操尝屯兵于山阳”。

⑦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山海经·中次二经》:“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

⑧又作羊山。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32金乡县:阳山“山多美石。葛山在其前,鱼山在其右。位处众山之阳,因名”。

⑨亦作杨山。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水经·沅水注》:“沅水又东入龙阳县,有澹水,出汉寿县西杨山。”《太平御览》卷913引盛弘之《荆州记》曰:“武陵郡西有阳山。”《文选》王仲宣《赠士孙文始》诗注引《荆州图》曰:“汉寿县城南一百步有澹水,出县西阳山。”


(1)古山名。(1)秦、汉时称阴山最西的一段为阳山,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狼山。因位于当时黄河正流(今黄河支流乌加河)之北,故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前214年)“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即此。(2)在今河南省嵩县西南。《山海经·中次二经》:“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即此。(2)今山名。又称孔山、空山、羊山。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海拔341.9米。由石灰岩构成。明初为南京建造宫殿和陵墓的采石场。西南麓有原拟用于明孝陵后因无法搬运而弃置的巨大碑材,即已打琢成形的阳山碑材。山之东南有温泉。


猜你喜欢

  • 桂源镇

    在今江西赣县西北。明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在今江西省赣州市北。明时置巡检司于此。

  • 惠民河

    北宋以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为中心的“漕运四河” 之一。起自新郑县 (今河南新郑市),导洧、溱诸川东北流入京城,折东南出城,经陈州 (今河南淮阳县) 入颍水。京西南一段本为闵河,东南一段本为蔡河;

  • 斡罗孩城

    亦作兀剌海城、兀郎海城。西夏建,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元史·太祖纪》:二年 (1207),“再征西夏,克斡罗孩城”。四年(1209) 又攻西夏,“克兀剌海城”。即“兀剌海城”。

  • 彭蠡戍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北。《寰宇记》 卷111南康军都昌县: 彭蠡戍 “在县西北七十里,西临彭蠡湖,北连钓矶山。旧是戍,唐武德五年以江湖阔远,遂重置镇。景龙元年复为戍,以为冲要”。

  • 南阳镇

    ①北宋置,属流江县。在今四川渠县东北李馥乡北南阳滩处。②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南阳镇。《清一统志·济宁州》: 南阳镇 “明隆庆初,新运河成,自谷亭移建于此,为往来津要。本朝设守备及管河主簿驻此”。(1)在

  • 炎州

    唐贞观八年 (634) 改西封州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当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境。后废。

  • 大肚溪

    在今台湾省中西部。源出合欢山,西流经台中盆地入台湾海峡。《清一统志·台湾府》:大肚溪“在彰化县北十里。《旧志》:源出大山中,西流经大肚社南,又西入海”。据张荣楼、李梦愚编《台中县志稿·台中县乡镇地名的

  • 僰侯国

    春秋战国时国,都僰 (今四川宜宾市)。《汉书·地理志》 犍为郡僰道: “应劭曰: 故僰侯国也。”

  • 遏根陀国

    在今埃及亚力山大。古为地中海东南岸主要港口。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卷上: “遏根陀国,勿斯里之属也。相传古有异人徂葛尼,于濒海建大塔,下凿地为两屋,砖结甚密,一窖粮食,一储器械。塔高二百丈,可通四马

  • 哥吉河卫

    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入海口附近科奇河流域。后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今俄罗斯黑龙江口附近科奇河一带。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