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泉市

阳泉市

1947年晋察冀边区由平定县析置,治所即今山西阳泉市。1949年9月改置阳泉工矿区。1951年复设阳泉市。


在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面积 4467 平方千米(市辖区655.6平方千米)。人口125.7万(市辖区64.9万)。辖城区、矿区、郊区3区和平定、盂县2县。市人民政府驻城区。原称沙江口,为平定州辖地。清末采煤、冶铁等工业兴起。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1906年正太铁路(1940年改名为石太铁路)于此设站,因车站位于大、小阳泉村境内,遂命名为阳泉站。1936年形成集镇,为晋东地区商业集散中心。1947年建立阳泉市。1949年1月由河北省石家庄市代管,同年10月改名为阳泉工矿区(县级),改属山西省榆次专区。1951年升为省辖市(地级)。1958年属晋中专区。1961年复为省辖市。1970年又属晋中地区。1972年恢复省辖地级市。地处吕梁山山间盆地。滹沱河、桃河、温河、南川河、阳胜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市郊农产以谷子、玉米、高粱、小麦、豆类、薯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铝土、铬、铅、锌、镓等。硫化铁、铝土储量居全国之冠。有煤炭、冶金、电力、化工、机械、电子、陶瓷、建材等工业。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石太、阳涉铁路和石太高速公路,207、307国道,平左、盂榆等公路经过市区。名胜古迹有关王庙、盂县藏山、平定冠山书院、娘子关、百团大战纪念碑等。


猜你喜欢

  • 英安县

    1933年1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鹰嘴岩 (今四川旺苍县东北英萃镇)。1935年4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广元县鹰嘴岩一带析置,治今四川市旺苍县鹰嘴岩。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

  • 补州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 余庆州

    元末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西北余庆司(敖溪镇)。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为余庆长官司。元末置,治今贵州省余庆县西北敖溪镇。属播州宣抚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为余庆长官司。

  • 紫荆关

    古名子庄关、金坡关。在今河北易县西八十里紫荆岭上,太行七径蒲阴。金、元以来称紫荆关。《方舆纪要》 卷10 “重险紫荆” 条引 《州志》:“以山多紫荆树,因改今名。” 山谷崎岖,扼京师西之险,为防戍最切

  • 神水阁

    亦名圣水阁、玉液泉。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纯阳殿与中峰寺之间。清道光 《峨眉山志》 卷3: 圣水阁 “在大峨石后,高僧化机隐此。明巡抚安庆吴用先筑此居之”。明称神水庙,以阁前玉液泉而名。清改今名。

  • 流渠城

    一作流梁城。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八里。明嘉靖 《兰阳县志》 卷9: 流渠城 “在县东南八里宋养马圈,原有城池,俗呼为流渠圈子。弘治四年为黄河水淤平”。《方舆纪要》 卷47兰阳县: 流渠城 “旧亦为县治。

  • 水东寨长官司

    元置,属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明永乐元年(1403)改置水东长官司。

  • 隆业山

    在今辽宁沈阳城北郊,北陵公园内。清太宗皇太极昭陵在此。《清一统志·奉天府一》: 隆业山 “在承德县西北十里,昭陵在焉。自城东北叠��层峦, 至此而宽平宏敞, 有包罗万象统御

  • 胶州湾

    一称胶澳。在山东半岛南岸,湾口为青岛港。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德国通过 《胶澳租界条约》 强行租占。1914年又被日本强占。1922年我国收回。该海湾附近地区古为胶州,故名胶州湾。又称胶澳。在

  • 大吉口

    即今河北平泉县南五十里大吉口满族乡。清道光《承德府志》卷7平泉州:南境“大吉口在佟家嶂子南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