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雷首山

雷首山

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与涑水河、沁河间。《尚书· 禹贡》: “壶口雷首,至于太岳。” 《史记·五帝本纪》: “舜耕历山。” 《正义》 引 《括地志》: “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亦名首阳山,亦名蒲山,亦名襄山,亦名甘枣山,亦名猪山,亦名独头山,亦名薄山,亦名吴山。此山西起雷首山,东至吴坂,凡十一名,随州县分之。”


古山名。即今山西省中条山脉的西南端,介于黄河和涑水间。主峰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北。《尚书·禹贡》:“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即此。随地异名:《水经注》载俗称尧山,《括地志》、《通典》各载九名,略有差异,有历山、首阳山、蒲山、襄山、甘枣山、猪山、渠猪山、独头山、薄山等称。


猜你喜欢

  • 龙泉峰

    在今福建沙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7沙县:“龙泉峰在县东南十七里。脉自尤溪县界,分三陇蜿蜒而来,至起崛起三峰。”

  • 桃林寺

    即今湖南汨罗市北三十里桃林寺镇。旧属湘阴县。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湘阴县图: 县东北有桃林。

  • 外渺溪

    在今福建宁德市北一百十里。《方舆纪要》卷96宁德县:外渺溪“源出政和县界, 自渔沧而下,汇诸溪之水,经县西北之青岩及霍童山下之桃花洲,及县东北十五里之合掌滩,又东至铜镜、金垂,入于海”。

  • 一名鄦。西周初封国。姜胜。都城在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春秋时附于楚,屡迁都。公元前576年迁都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公元前553年迁都夷(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父集)。公元前524年迁都白羽(今河南

  • 太原城

    即舜井城。在今安徽东至县。《舆地纪胜》卷22池州:南太原郡城“在贵池县西九十里。《舆地志》云:梁大同年置,隋开皇九年废。今建德亦有太原城”。《方舆纪要》卷27建德县:太原城在“县南四里……梁武帝时,因

  • 金牛镇

    ①北宋置,属庐江县。即今安徽庐江县西北四十四里金牛镇。②北宋置,属武昌县。即今湖北大冶市西南七十里金牛镇。明、清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县: 金牛镇 “在县南百二十里。其地有金牛堆,亦曰金

  • 雁门峡

    在今江西会昌县南。《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雁门峡 “在会昌县南一百二十里,羊角江所经。夹江两岸皆山,中列三石,江水分为三道,亦号三门峡,舟行甚险”。

  • 小河口市

    即今湖北宜城市西北小河镇。当潼口河入汉江处。清同治《宜城县志》卷2:“小河口,在县北三十里。……京省通衢,商旅辐辏,今县市之一 。”

  • 九陇县

    北周武成二年(560)改南晋寿县置,属九陇郡。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元和志》卷31九陇县:“取九陇山为名。”隋属蜀郡。唐为彭州治,移治今彭州市。《宋史·仁宗纪》:天圣元年(1023)闰九月,“禁彭

  • 突纥利泊

    当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北境。《新唐书·地理志》 所载边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夏州北渡乌水……又经故阳城泽、 横北门、 突纥利泊、石子岭,百余里至阿颓泉”。疑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