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韩村镇

韩村镇

①即今河北黄骅市。盛产盐,清设利国盐场。《清一统志·天津府二》: “利国场在韩村。”1938年于此设新海县,1945年改为黄骅县。

②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南韩村。清为韩村堡。


(1)在河北省赵县中北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韩村,人口 3760。1953年设乡,1958年并入南柏舍公社。1961年析置韩村公社,1983年复乡,1988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棉油、修配、织布、制砖等厂及冷库。藁赵公路经此。(2)在河北省永清县东北部、永定河南岸。面积91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韩村,人口3220。1953年设乡。1958年属曹家务公社,1959年属别古庄公社。1961年析建韩村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改镇。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以柳编业闻名。有电镀、修配等厂。廊霸公路经此。(3)在安徽省濉溪县南部偏西。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韩村,人口1.6万。因居民多韩姓得名。1958年成立韩村公社,1983年改设韩村乡,1986年改置镇。1992年小湖乡并入。产小麦、大豆、甘薯、棉花。有水泥预制件、磷肥、汽修、轮窑、针织、挂毯、建材等厂。童亭目煤矿设在境内。为濉溪县西南地区经济、交通重镇。濉蒙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白下县

    唐武德九年(626)改金陵县置,属润州。治所在白下城(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贞观七年(633)移治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九年(635)改名江宁县。古县名。唐武德九年(626年)改金陵县置,治白

  • 夷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绥阳县(今贵州凤冈县西)。贞观元年(627)废。四年复置,移治都上县(今凤冈县东南)。十一年移治绥阳县(今凤冈县北馁阳镇)。辖境相当今贵州凤冈、绥阳、湄潭等县地。五代后废

  • 大巴岭山

    即今川陕边界之大巴山。《寰宇记》卷133南郑县:“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水经注》云:廉水出巴岭,北流经廉州。又《周地图记》云: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

  • 北路中右旗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中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讷桑特。

  • 王垣

    战国魏邑,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史记·魏世家》:魏武侯二年(前394),“城安邑、王垣”。《索隐》引徐广云:“垣县有王屋山,故曰王垣。”西汉置垣县。古邑名。即垣。战国魏邑。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王茅。因

  • 两川

    唐代东川、西川的合称。《新唐书·方镇表》:至德二载(757),“更剑南节度号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增领果州。以梓、遂、绵、剑、龙、阆、普、陵、泸、荣、资、简十二州隶东川节度”。此两川之名所由起。《旧唐

  • 八尺门

    在今台湾省基隆港东北,和平岛南。因与和平岛间的水道狭窄似八尺之门而得名。今为基隆市中正区公所驻地。村名。在福建省福鼎市中部、沙埕港峡口两岸。人口260。北岸属桐山镇,南岸属白琳镇。远眺峡口仅百尺之宽,

  • 乾清门

    明建,在今北京市故宫保和殿后。清 《日下旧闻考》 卷13: 乾清门“广宇五楹,中门三陛三出,各九级,前列金狮二。皇帝御门听政,……内阁面承谕旨於此”。

  • 偶园

    在今山东青州市益都镇民主南街东侧。原系清初文华殿大学士冯溥的私人花园,俗称冯家花园。有假山、佳山堂、近樵亭、松风阁、大石桥、方池等。

  • 白水河场

    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大宝镇。清光绪《彭县志》卷2:宝兴场“旧名白水河,在西乡鹿坪里,距县西北八十五里,南距复兴场十五里”。盛产铜。民国设铜矿局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