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颍川郡

颍川郡

①秦始皇十七年 (前230) 置,治所在阳翟县 (今河南禹州市)。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 改为韩国。六年 (前201) 复为颍川郡。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三国魏黄初二年 (221) 徙治许昌县 (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西晋以后辖境缩小。北魏徙治长社县 (今河南长葛市东北)。东魏天平初为颍州治。武定七年 (549) 徙治颍阴县 (北齐天保初改长社县,今许昌市),为郑州治。北周为许州治。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颍川郡。唐初改为许州。天宝元年 (742) 复为颍川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许州。东汉中平初黄巾军在此起义。

②东晋侨置,属豫州。治所在邵陵县 (今安徽巢湖市东南)。南朝宋属南豫州。南齐复属豫州。后废。

③南朝宋景平元年 (423) 侨置,属豫州。治所在邵陵县 (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北魏太和六年 (482) 移治奇頟城 (今河南郾城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临颍二县地。因在郑州颍川郡南,又称南颍川郡。《水经·汝水注》: “汝水又东南径奇頟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 即此。北齐天保七年 (556) 改为临颍郡。

④南朝梁侨置,属颍州。治所在许昌县 (今安徽阜阳市东南口孜镇北古城孜)。隋开皇初废。

⑤南朝梁置,治所在黄城戍 (今安徽颍上县西南三十五里)。辖境相当今安徽颍上县地。东魏武定六年 (548) 改为下蔡郡。

⑥北齐改淮阳郡置,属谯州。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境。隋开皇初废。


(1)战国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置,治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以颍水得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东魏武定时移治颍阴县(北齐改长社县,隋改颍川县,唐又改长社县,今许昌市)。北齐改为临颍郡。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西汉置有工官。东汉中平初波才的黄巾军于此起义。(2)南朝宋侨置,治今安徽省巢湖市东南,属南豫州。南朝齐属豫州。后废。


猜你喜欢

  • 三利溪

    在今广东潮州市西。《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海阳县:三利溪“在府城西。导濠水西历潮阳、揭阳二县,回抱曲折,殆将千里,而后入海。三县利之,因名。……《通志》:三利溪,宋元祐间浚,明正统以来,日就湮塞,宏

  • 夹浦镇

    清置,属长兴县,即今浙江长兴县北二十四里夹浦镇。同治《长兴县志》卷1:夹浦镇“在县北二十七里,为三十四溇港之一。北接荆溪,南达乌程, 自皋塘镇废而贾舶渔艘皆舣于此”。在浙江省长兴县东北部,东濒太湖。面

  • 阳武峪堡

    即扬武峪口堡。在今山西原平市西北二十五里阳武村。

  • 百灵庙办事处

    1949年置,治百灵庙(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1950年11月撤销。1949年由达尔罕旗析置,驻百灵庙(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属绥远省。1950年撤销,设立五当

  • 马祖岩

    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南。《清一统志·饶州府一》:马祖岩“在安仁县(治今锦江镇)南六十里。四面壁立, 仰观有隙如线。上有瀑泉飞下十余丈,岩间禅舍极幽邃。相传马祖道一于此卓锡”。

  • 靖港

    即沩水下游。在今湖南望城县北二十里靖港镇,注入湘江。《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靖港“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唐李靖讨萧铣驻兵于此”。故名。

  • 屯河卫

    明永乐三年(1405),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伊春市南汤旺河流域。后废。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 欧汪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将军乡。清康熙间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1: “甲螺郭怀一谋逐红夷,事觉,召土番追杀之,尽戮从者于欧汪。” 注云: “欧汪,地名。即今凤山县仁寿里。”

  • 东皋村

    在今山西河津市。《旧唐书·隐逸传》:王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

  • 钓矶山

    在今江西南昌市西约十里,赣江西。《寰宇记》 卷106洪州: 钓矶山 “在 (州) 城西北十里。广百步,水四绕,云洪崖先生钓游处”。古山名。即今江西省都昌县南钓矶。《元和郡县志》:“昔陶侃尝钓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