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飞狐道

飞狐道

①古道路名。东汉筑,为飞狐口谷道之延长线。在今河北蔚县县东至山西大同间。《后汉书·王霸传》:建武十三年(37),“诏霸将絁刑徒六千余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 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即此。

②唐时称北魏灵丘道为飞狐道,以道出飞狐县(今河北涞源县)南部而名。道由今河北定州市北沿太行山唐河谷道经涞源县,西入山西灵丘县达大同。《资治通鉴》:唐建中四年(783),“(李)晟引兵出飞狐道,昼夜兼行,至代州”。


古道路名。(1)汉、魏时自今河北省涞源、蔚县之恒山峡谷,东北通往怀来、北京市的道路。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上谷太守王霸治飞狐道,即此。西晋建兴四年(316年)刘琨自代县由此道入蓟县。(2)唐时有二道。一仍旧道,即自飞狐县(今河北涞源县)北入妫州怀戎县(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怀来镇)界;另一称北魏所凿灵丘道为飞狐道,因与飞狐道南段通,出飞狐县南境而得名。建中四年(783年),李晟引兵自定州出飞狐道,昼夜兼行至代州,即此。北宋以后渐趋衰落。


猜你喜欢

  • 骆谷水

    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7盩厔县: 骆谷水 “出骆谷,以径长城戍西,又北注入渭”。

  • 则天庙

    在今山西文水县城北十里南徐村东侧。现存建筑以则天圣母殿为最古。始建于唐,金代重修,板门上部“金皇统五年”刻字尚存,是殿宇建成年代。殿内木制神龛供有帝后装女像,被尊称为“则天圣母”。

  • 车道岘

    亦作车道岭。在今甘肃定西县西北,与榆中县毗连。《明史·邓愈传》:洪武三年(1370),“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西。扩廓(帖木儿)屯车道岘,愈直抵其垒, 立栅逼之,扩廓败走”。《方舆纪要》卷59安定

  • 建德城

    在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东北。《方舆纪要》 卷15广平府永年县: 建德城 “在府 (今永年县东南城关镇) 北二十五里。有故城二,东西相直,相传窦建德屯军处”。

  • 临汾郡

    ①北齐置,治所在临汾县 (今山西汾西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汾西县地。北周属晋州。隋开皇初废。②隋大业初改晋州置,治所在临汾县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汾西、洪洞、安泽、浮山等县地

  • 扶南水

    在今广东南海市东,东北距广州市十六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扶南水在“府西南十六里。一名扶溪, 民居环错,多菱芡之利”。

  • 温水砦

    一称温家寨。在今广西陆川县南五十里良田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 五龙河

    ①即今山东东部五龙河。源出山东栖霞县西北艾山。南流经莱阳市东,又南经五龙山下,又南入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17:莱阳有五龙水。《寰宇记》卷20莱州莱阳县:“五龙山在县南二十里。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

  • 解池场

    在今山西运城市南。《清一统志·解州》“盐池” 条: “ 《盐池图考》: 今池东西长五十五里,周一百四十四里,深可数仞。宋分为东西两池,各置盐场二。明初并为东西二场,成化二十一年增置中场。安邑南者为东池

  • 泾城郡

    南朝梁置,属泾州。治所在沛县 (今安徽天长市西北石梁镇)。陈改为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