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郡
北周改鲁阳郡置,治所在鲁山县(今河南鲁山县)。隋开皇初废。
北周改鲁阳郡置,治所在鲁山县(今河南鲁山县)。隋开皇初废。
唐贞观二十二年 (648) 以奚部置,属营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老哈河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老哈河上游及滦河中上游地区。万岁通天间契丹叛后,废。开元三年 (715) 复置,唐末其地为契丹兼并。
①又名大沩山。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大伪山。《清一统志·南昌府一》:大沩山“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周四十里。西通湖南浏阳,东通新昌,南通萍乡。林木茂盛。昔为盗薮,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②即小沩山。
在今西藏拉萨市内布达拉宫西南。山势陡峻,平地拔起,海拔3725米。上修碉堡、寺庙。喇嘛之业医者多居此,故称药王山。藏语称加波日,意为铁山。山下有一甘泉,原为达赖喇嘛专用。
在今山西汾西县南四十里申村。《旧唐书·地理志》 晋州汾西县:“武德初,权于今城南五十里申村堡置。”即此。
在今浙江浦江县南境。《方舆纪要》卷93浦江县:五路岭在“县南十里。长五里, 自县入郡所经也”。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北。《方舆胜览》卷60施州:扞山“去州二十里永宁村,古吴蜀分境之处。阻深据高,便于扞敌。故名”。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清徐县。大业二年 (606) 省入晋阳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后属太原府。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废。1912年复置,属山西冀宁道。
今四川甘洛县西北坪坝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越巂厅:平坝铺“在厅北一百九十里”。
当在今越南北端高平省广渊南。《宋会要辑稿》第197册《蕃夷四》:交趾入侵,“王师以去年(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十一日,举兵出界讨伐。是日,破大(决)里隘,各路贼党望风逃溃,二十一日抵富良江”。南宋
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新唐书·地理志》:翼州有合江守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