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桥
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鲁桥镇。《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 (869),徐州叛卒庞勋等作乱,“曹翔之退屯兖州也。留沧州卒四千人戍鲁桥”,即此。古泗水经此,有桥。故有鲁桥之名。
即今山东省微山县西北鲁桥。《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年),曹翔讨庞勋,闻魏博军败,退保兖州,“留沧州卒四千人戍鲁桥”,即此。
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鲁桥镇。《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 (869),徐州叛卒庞勋等作乱,“曹翔之退屯兖州也。留沧州卒四千人戍鲁桥”,即此。古泗水经此,有桥。故有鲁桥之名。
即今山东省微山县西北鲁桥。《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年),曹翔讨庞勋,闻魏博军败,退保兖州,“留沧州卒四千人戍鲁桥”,即此。
①唐武德四年 (621) 改浮山县置,属晋州。治所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十里古县村。《元和志》卷12神山县: “因羊角山神人见,又改为神山县。”五代唐移今治。北宋改属平阳府。金大定七年(1167) 改为浮
①明成化七年 (1471) 析江阴县置,属常州府。治所在今江苏靖江市。长江在此分为南北两道,天启以后县北江流渐淤为平陆。民国初属江苏苏常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93年改设靖江市。②清光绪三十四年
即今河南南召县南三十里南河店镇。清乾隆 《南召县志》 卷1: 西南,“南河店,一百里”。
即新拖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明史·郑和传》:郑和出使曾经历其地。
在今河南偃城县西南五十里。《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 (817),李光颜讨淮西吴元济,渡溵水“会官军围青陵,绝郾城归路”。古城名。在今河南省郾城县西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光颜讨
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清一统志·吉林一》:毕尔罕窝集“在宁古塔城西北二百二十里,西接塞齐、和伦等窝集”。又“毕尔罕河在宁古塔城西一百四十里。源出毕尔罕窝集,东南流会爱哷河入毕尔腾湖(今镜泊湖)”。
①在今四川温江县西北寿安乡。民国《温江县志》卷1:吴家场“在治西三十五里吴集乡。场东南二里有鱼凫王墓”。②即今四川荣昌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吴家镇。清光绪《荣昌县志》卷2:吴家场“出场东至九板桥交大足界,西
在今湖北云梦县城西郊汉丹铁路两侧。1975—1978年陆续发掘战国末年至西汉初期小型土坑木椁墓四十七座。7号墓为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 墓葬,11号墓为秦始皇三十年 (前217)墓葬。出土秦代法律
①西晋改绵虒道置,为汶山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东晋后废。②北周天和三年(568)置,属蜀郡。治所在灌口镇(今四川都江堰市)。隋仁寿初废。③隋仁寿元年(601)改广阳县置,为会州治。治所即今四川茂县
元至元三十年 (1293) 改羁縻柔远州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三十一年 (1294) 升为散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