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郭戍
北魏置,即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里城里 (旧赣榆)。《资治通鉴》: 南齐建武四年 (497),“将军王昙纷以万余人攻魏南青州黄郭戍,魏戍主崔僧渊破之,举军皆没”。即此。东魏改置义塘郡。
北魏置,在今江苏省赣榆县西北。《资治通鉴》:南朝齐建武四年(497年),将军王昙纷攻魏南青州黄郭戍,为戍主崔僧渊所败。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义塘郡治此。
北魏置,即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里城里 (旧赣榆)。《资治通鉴》: 南齐建武四年 (497),“将军王昙纷以万余人攻魏南青州黄郭戍,魏戍主崔僧渊破之,举军皆没”。即此。东魏改置义塘郡。
北魏置,在今江苏省赣榆县西北。《资治通鉴》:南朝齐建武四年(497年),将军王昙纷攻魏南青州黄郭戍,为戍主崔僧渊所败。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义塘郡治此。
在今河南南召县北。《方舆纪要》卷51南召县载:明正德中,农民起义首领刘三“为官军所败,走死于土地陂”。即此。在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北。明正德中,刘三被官军所败,走死于此。
即今山西襄汾县。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驿丞驻此。
唐改龙县为龙标县,为巫州治。治所即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元和志》卷30龙标县:“因龙标山为名。”天授二年(691)为沅州治。开元十三年(725)复为巫州治。大历五年
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28宣城县: 句溪 “又北三里至汊河,与宛溪合。其东岸为新城渡”。明设鱼潭河泊所于此。《清一统志·宁国府二》: 河泊所“有二: 鱼潭所在宣城县东北三里三汊河口。明嘉
即今广东南雄县东北乌径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广东省南雄市东南乌径。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巡检司于此,清因之。明清皆属南雄府。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魏书·太宗纪》:北魏泰常八年(423)拓跋嗣南巡,“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
即战国阳人邑。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汉书·地理志》 河南郡梁县:“阳人聚,秦灭东周,徙其君于此。”即“阳人城”。
在今湖北兴山县城南郊宝坪村。《寰宇记》卷148兴山县: 王昭君宅 “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村连巫峡,是此地”。《舆地纪胜》 卷74归州: 昭君村 “在州东北四十里”。《清 一统志 · 宜昌府》
即南海庙。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庙内多波罗树,相传南朝梁时波罗国达奚司空所种。清屈大均 《广东新语》 卷17: 南海庙,“祀南海之神,退之为南海庙碑,乃其地也。庙植波罗树,种自海外来,树不著
①又名清华镇。唐置,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清华镇。开元间曾为婺源县治。天祐中婺源县徙治弦高镇 (今婺源县),此地为清化镇。②北宋置,属光泽县。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六十里。《元丰九域志》 卷9邵武军光泽县有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