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郡
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属汾州。治所在龙泉城(今山西隰县北二里)。辖境相当今山西隰县、蒲县、大宁县地。寻废。隋大业初复置,治所在隰川县(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永和、隰县、蒲县、大宁、交口等县地。唐武德元年(618)改为隰州。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治今山西省隰县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隰县、蒲县及大宁县等地。隋开皇初省。大业初复置。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隰州。
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属汾州。治所在龙泉城(今山西隰县北二里)。辖境相当今山西隰县、蒲县、大宁县地。寻废。隋大业初复置,治所在隰川县(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永和、隰县、蒲县、大宁、交口等县地。唐武德元年(618)改为隰州。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治今山西省隰县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隰县、蒲县及大宁县等地。隋开皇初省。大业初复置。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隰州。
秦始皇二十六年 (前221) 灭齐国置。治所在临淄县 (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博兴、高青、利津、寿光、广饶、昌乐、滨州、青州、临朐等市县地。西汉改为齐郡。(1)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在今浙江海盐县东北十七里海塘乡驻地之场前。《元丰九域志》 卷5海盐县: 有 “海盐、沙要(腰)、芦沥三盐场”。《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县城西旧有海沙场盐课司,本宋、元时置,明正统元年移置沙腰村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兴宁镇。南宋绍定初于此置兴宁县。1914年改名资兴县,皆治此。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牧龙镇村。清同治《上江两县志》 卷5 《城厢》: 有 “牧龙亭”。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江宁县记: “牧龙亭镇在城西南七十里。”
①金置,属乐亭县。在今河北乐亭县西南三十里。元设新桥海口巡司。明万历中设新桥营,与昌黎之赤洋营、抚宁之牛头崖营为海口三营。②一作莘桥镇。在今河北高阳县东南十五里莘桥村。《元丰九域志》卷2: 博野县有
①即今河北昌黎县南饮马河。源出卢龙县溪谷中,南流径昌黎县大蒲河入海。民国 《昌黎县志》卷2: “蒲河,县东南二十五里,即蒲泊也。源出县东二十里海眼山,夹莲峰、樵夫诸山而下,经惠民场东西入海。”②即今内
即今湖北孝昌县东南丰山镇。清光绪《孝感县志》卷8《兵事》:同治元年(1862)九月,捻军“踞涂家巷、东杨岗、两河口一带”。
三国吴甘露元年 (265) 分零陵郡置,属广州。治所在始安县 (今广西桂林市)。辖境相当今广西桂林市、平乐间漓水流域及永福县等地。南朝宋改为始建国,齐复为始安郡,属湘州。梁大同六年 (540) 始于郡
清置,属镇安县。即今陕西镇安县西北云盖寺镇(简称云镇)。《清一统志·商州》 “旧司镇”条下:云盖镇“至县西四十里”。镇以寺名。寺为唐建,相传唐贾岛居此。
①三国吴分庐陵县置,属庐陵郡。治所在今江西永丰县东南古县乡。以在吉水之阳而名。隋开皇十年(590)废入庐陵县。②东晋置,为晋昌郡治。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西五十里。南朝宋末为新兴郡治。梁废。③南朝宋改上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