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千营

三千营

军事编制。明永乐(1403—1424)时以塞外降丁三千人组成,置为京军三大营之一。均为骑兵。司巡哨,以警卫京师,选勋臣二人为提督。景泰元年(1450)改立十团营。以原三营称老营,遂废。成化三年(1467)分立十二团营,每营下又各分置三千营以统骑兵。嘉靖(1522—1566)中复三大营旧制,改三千营为神枢营。


明代京军三大营之一。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置,以塞外降丁三千人组成,均为骑兵,司巡哨。设提督内臣二人、武臣二人,掌号头官二人。共分五司,有坐司官五人,教练把总三十四人,上直把总十六人,明甲把总四人,分掌仪仗、御用衣甲等上直官军,操练亲军卫官军及辽东备御回还官军。土木之变,三千营丧失殆尽,嘉靖时恢复三大营旧制,改为神枢营,组织仍旧。明代后期神枢营的组织有所变化,分为战兵三个营、车兵三个营、城守三个营、执事一个营。其设官情况如下:战兵一营,左副将一;战兵二营,练勇参将一;车兵三营,参将一;车兵四营,游击将军一;城守五营,佐击将军一;战兵六营,右副将一;车兵七营,练勇参将一;执事八营,参将一;城守九营,佐击将军一;城守十营,佐击将军一;备兵坐营官一,大号头官一,已上由兵部派充。监枪号头官一,中军官十一,千总二十,选锋把总六,把总一百五十七。以上均由本营派充。

猜你喜欢

  • 巍行

    官名。西夏职位权位之一。西夏语音“六合尼正”,与中等司等位。

  • 单于元辅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权势极重。《晋书·石勒载记下》:“署石季龙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

  • 太后两宫饮官令丞

    官名。金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置,饮官令,正八品,饮官丞,正九品。

  • 御杖主

    官名。南齐置。统御杖队,为宫庭侍卫武官。武帝永明(483—493)初,萧谌以建威将军、步兵校尉、带南濮阳太守领之。

  • 典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典中士佐官, 正一命。

  • 北宫

    周朝王后妃嫔所居宫室。《周礼·天官·内宰》: “宪禁令于王之北宫,而纠其守。”孙诒让正义:“后六宫在王六寝之后,对南宫言之,谓之北宫。”

  • 南院都统军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属南大王院。掌南大王院从军之政令。官署名,辽朝置,为南大王院所属机关,掌南院从军之政令。其官有南院统军使、南院副统军使、南院统军都监。见《辽史·百官志一》。

  • 击胡侯

    官名。西域危须等国置,员一人。见《汉书·西域传》。官名,汉代西域龟兹国、车师后国等置此官,负责防御抵抗匈奴等胡人。《汉书·西域传·车师后国》:“击胡侯、左右将、左右都尉、道民君、译长各一人。”

  • 光禄勋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郎中令置。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虽不如郎中令亲近,但职司范围更加扩大,地位显要。职掌宫殿门户宿卫,兼侍从皇帝左右,宫中宿卫、侍从、传达诸官如大夫、郎官、谒者等皆属之

  • 管理三库大臣

    官名。清朝设此官,掌库藏出纳等。《清史稿·职官一·管理三库大臣》:“管理三库大臣,满、汉各一人,掌库藏出纳,月会岁要,覈实以闻。其属:档房主事一人,银、缎匹、颜料三库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各二人、司库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