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五官中郎将

五官中郎将

官名。秦置。西汉隶光禄勋,主中郎,秩比二千石。东汉时,部分侍郎、郎中亦归其统率。职掌宿卫殿门,出充车骑。东汉初年或参与战事; 又协助光禄勋典领郎官选举,有大臣丧事,则奉命持节策赠印绶或东园秘器。东汉末,曹操以曹丕为之,置官属,为丞相副贰。位在魏国诸臣上,僚属有长史、司马、文学、功曹,地位尊崇。或说魏文帝践祚后不置、魏晋以来无,皆非。三国蜀置,或说与魏同,不领郎署。吴仍领郎署。晋沿汉制于光禄勋下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似无郎署,但仍为近侍之官。武帝秦始九年 (273) 省,太康 (280—289) 中又见。东晋穆帝永和元年 (345) 授张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仅为名誉职务,后不复见。


官名,秦官,前汉后汉皆置,俸比二千石,掌五官郎持戟值班,宿卫殿门,出充车骑(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或奉命差遣。《后汉书·邓寇列传》:“朝廷以太后故,遣五官中郎将迎拜骘为大将军。”《后汉书·马援列传》:“建初三年,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汉末曹操以曹丕任五官中郎将,置官属,有长史、司马、文学功曹等,位在诸臣之上,为副丞相。三国时蜀吴皆置,晋沿置。

猜你喜欢

  • 掌疆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边境疆界的守备。《周礼·夏官》: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贾公彦疏:“按其职阙,虽未知其事,盖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故在此也”。

  • 官书局

    官署名。清末官办之书局。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强学书局改官办,故名。初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掌译刻各国关于律例、公法、商务、农务、制造、测算及武备、工程等书籍,刊行《官书局报》、《官书局汇报》,载

  • 太子典膳局

    东宫官署。北齐置,属太子门下坊。掌东宫进膳、尝食,设监、丞为长贰。隋沿置。唐初因之,后属左春坊,设郎、丞为长贰,下设书令史、主食、典食等。

  • 均输官

    官名。始置于汉武帝,郡国皆设,大司农所属又有均输令、丞。职掌调剂转运地方贡输之物。东汉省。官名,汉置,掌均输。均输,指各地应纳输于朝廷的,皆令纳其地出产多的,按当时当地价格交钱,朝廷在合宜的地方收买。

  • 玄义

    官名。明朝道官。道录司置,左、右二人,从八品,协掌道教事务。

  • 选补使

    使职名。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以岭南五管、黔中都督府选任土人,官非其才,乃遣郎官、御史为选补使,亦称南选使,前往简补广、交、黔等州官吏。其后,江南、淮南、福建因水旱,皆遣选补使即选地方官吏,废置不常

  • 㮚客

    官名。 战国楚置。 掌量器制造。 《尊古斋古鉥集林》著录战国楚官印文: “群㮚客鉥”。

  • 职金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职金置,北周沿置。秋官府掌朝下大夫属官,负责收受并保管罪人所纳罚金及物品。正二命,下设职金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塗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土中大夫塗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迁补

    汉代称循常例的迁转为迁补。如丞相例由御史大夫迁补,御史大夫常由中二千石迁补,中二千石常选郡国守相高第者选补。《汉官仪》中有若干循例迁转的记载,如“光禄勋有南北庐主事、三署主事,于诸郎之中察茂才高第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