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京师督学局

京师督学局

官署名。清末学部兼领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京师教育行政事宜。辖师范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三科。局长由学部奏派,局员由视学官内派充,另设译官任翻译。


官署名。清末置,属学部。掌京师督学之事。局长由学部奏派,局员由视学官内派充,又有译官,任翻译之事。局内分设师范教育、中等教育与小学教育三科。

猜你喜欢

  • 解烦督

    官名。东汉末孙权置,三国吴沿置。时以军兵数少,使胡综征兵于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以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皆为督,用于侍卫及征战,是直属最高统治者的精锐部队。后解烦兵数量又有增加。官名,东汉末年

  • 押运参政

    官名。明制以布政使司参政掌押运漕粮进京之事,称押运参政,见《明史·食货志三》。

  • 司量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量人下士二人,掌营建城郭、宫市、都邑、军垒的测量之法。《国语·周语》说:“司空除坛于籍”。可知坛壝之制也是司空所掌。北周置量人中士,正二命;量人下士,正一命。掌测量土地及建坛壝

  • 太子宫门大夫

    官名。北魏置,楼禀曾任此职。隋朝为太子宫门局长官,置二员,从六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称太子宫门监。参见“宫门局”。

  • 度支侍郎

    官名。① 两晋南北朝尚书度支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隋初置为度支司长官,正六品上。初隶度支尚书,文帝开皇三年(583) 后隶民部尚书,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名度支郎。参见“度支”、“度支郎

  • 中华民国参议院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初期中央立法机关。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一月二十八日在南京成立。共到参议员或代理员四十二人,代表十七个省区:计广东、湖北、湖南、浙江

  • 廷尉狱

    监狱名,属廷尉,掌囚禁犯罪官吏。《汉书·赵广汉传》:“宣帝恶之,下广汉廷尉狱。”参看“廷尉”、“廷尉诏狱”条。

  • 顶戴

    服饰名。亦称顶珠。清朝官服之一。冠顶圆球形,上饰诸色宝石及东珠,顶球下部有管可插翎枝崇德元年(1636)初定冠制,顺治二年(1645)渐成定制,乾隆五年(1740)略作更动,用以分等第: 自亲王至文武

  • 右民郎中

    官名。西晋、北魏与右民郎互称,为尚书省右民曹长官。参见“右民郎”。

  • 比饷镇抚司

    官署名。明崇祯十七年 (1644) 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置。由刘宗敏、李过、李牟、田虎诸人掌习事。向明朝官吏追赃助饷。查明官僚存钱数目; 按官阶高低,定饷银数目之多寡。限定: 内阁十万,部院、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