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六等爵

六等爵

①三国魏始定之爵制,即王、公、侯、伯、子、男。其后,两晋南北朝皆仿此。每一等内又有级别之不同,各朝稍异。详见各条。②太平天国爵制,即后期在“”下陆续增设的义、安、福、燕、豫、侯。由义王、安王、福王、燕王、豫王及侯爵演变而来。各爵系衔均加一“天”字,又别冠一字以资区别,如“亲天义”、“成天安”、“禧天福”之类。虽系爵位,然官爵不分,并可世袭。其升迁自卑至高,即由侯至义,或以次迁升,或越级迁升。1860年以前,义、安两爵尚属崇高爵位,后因封赏过滥,官阶加多,义爵上又设“朝将”、“天将”等官,六爵地位逐渐卑下。此外,对妇女亦有六爵,惟改称女贞姜 (义)、女贞安、女贞福、女贞燕、女贞豫、女贞侯。


1、三国魏的六等爵,即王、公、侯、伯、子、男。每一等又有分级。

2、太平天国的六等爵,即在“”下增加的义、安、福、燕、豫、侯六等,各级都加一“天”字,且冠他字以示区别,如“亲天义”、“成天安”等。但官爵不分。另外,女官也有六爵,但都加“女贞”二字,称女贞姜(义)、女贞安、女贞福、女贞燕、女贞豫、女贞侯。见《天朝爵职称谓》。

猜你喜欢

  • 率善校尉

    官名,三国魏封倭国使臣牛利为率善校尉。《三国志·魏书·东夷·倭》:“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子朝献……今以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牛利为率善校尉,假银印青绶。”

  • 属国大王

    官名。辽置,属北面属国官。《辽史·百官志二》说:“辽制,属国、属部官,大者拟王封,小者准部使,命其酋长与契丹人区别而用,恩威兼制,得柔远之道。”属国之大者始置大王。其属官有于越、左相 右相、惕隐(亦称

  • 中散大夫

    官名。西汉平帝置,《汉书·萧由传》:元始(后1—5)中,“复为中散大夫,终官。”东汉隶光禄勋,秩六百石。无员,与光禄、太中、谏议大夫及议郎等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置,多

  • 县试

    (1)明清时科举考试方式之一。为初级入学考试的第一阶段。在本县礼房报名,须填具三代履历、籍贯,并以同考五人互结,复请本县廪生五人作保,方准应考,由本县县官考试。如属于散州籍者,初试即由本州州官考试,属

  • 郡客曹

    郡分职诸曹之一。晋置,《彭祈碑阴》有客曹史,掌宾客之事。

  • 伊犁参赞大臣

    官名。清置,见“伊犁将军”。

  • 女古斡鲁朵

    辽宫名。即兴圣宫。

  • 长乐屯卫司马

    官名。《汉书·冯奉世传》:“功次迁长乐屯卫司马”。官名,西汉置。西汉长乐宫有卫尉,掌守卫长乐宫。卫尉属下有司马,掌领屯卫兵守卫。参看《后汉书·百官四·大长秋》和“长乐少府”条。

  • 赤县

    唐朝指县治设在京城的各县,西京以长安、万年等为赤县,东京以河南、洛阳等为赤县,北京以太原、晋阳等为赤县。金、元二朝以首都所在地设置的县称赤县,即大兴、宛平二县。金赤县秩从六品,元赤县秩正六品。1、“赤

  • 郡尉

    官名。省称“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尉协助郡守典武职甲卒,为郡守主要佐官,秩比千石,有丞。汉因之,景帝中二年 (前148) 更名都尉。参见“都尉”。隋朝为诸郡属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