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书干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九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九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官名统称。即集贤院学士、集贤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始置集贤殿书院学士,以授宰相及其他侍从官。代宗大历(766—779)中,改为集贤殿学士,宰相带者则加“大”字。五代或为集贤殿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简称大同侍卫。武宗至大元年(1308)由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改立。仁宗延祐元年(1314),改为中都威卫使司,隶徽政院。参见“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司内上士内司服奄中士佐官,正一命。
公文制度。亦作批朱。明朝章奏批答过程中,需先由内阁大学士票拟文字,再交由司礼监,经秉笔、随堂太监用朱笔批改,然后方可准行。这是内阁与司礼监互相制约的方法。
指匈奴左部句龙王。掌领其部人众兵马。大人指王。《后汉书·孝顺帝纪》:“南匈奴左部句龙大人吾斯车纽等叛。”“句龙吾斯等东引乌桓,西收羌胡,寇上郡,立车纽为单于。冬十一月辛巳,遣使匈奴中郎将张耽击破之,车
官名。吐蕃官,即内大相,置一人,与大相、副相、内副相、小相、整事大相等共任国事。
指幕府。无论在朝官员还是地方长官的幕府,都称芙蓉府。唐朝刘禹锡《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诗:“归路芙蓉府,离堂瑇瑁筵。”参看“幕府”条。
周朝天子更换诸侯国君。《孟子·尽心下》:“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官名。金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置,秩从八品;掌库藏之事。有副主藏为其副职。
辽朝官署名。即南面官之“宣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