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寄禄官
官名统称。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二月设,初隶宫闱局,后直属宣徽院。为从事内廷服役人员仕进而设,系无固定职掌的非正规官员。名称有中常侍、给事中、内殿通直、黄门郎、内谒者、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等,秩正五品至从八品。
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置,用以升用内侍局御直、内直之有年劳者。有中常侍(正五品)、给事中(从五品)、内殿通直(正六品)、黄门郎(从六品)、内谒者(正七品)、内侍殿头(从七品)、内侍高品(正八品)、内侍高班诸名、初隶宫闱局,后直隶宣徽院。
官名统称。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二月设,初隶宫闱局,后直属宣徽院。为从事内廷服役人员仕进而设,系无固定职掌的非正规官员。名称有中常侍、给事中、内殿通直、黄门郎、内谒者、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等,秩正五品至从八品。
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置,用以升用内侍局御直、内直之有年劳者。有中常侍(正五品)、给事中(从五品)、内殿通直(正六品)、黄门郎(从六品)、内谒者(正七品)、内侍殿头(从七品)、内侍高品(正八品)、内侍高班诸名、初隶宫闱局,后直隶宣徽院。
官名。北齐门下省尚食局副长官,佐尚食典御总知御膳事。员四人,从七品。时又有“中尚食丞”。
官名。清朝职官之一种,即尚未实授之千总。所设机构,均有额定人数。
使职名。唐朝后期藩镇出兵,一离本境,朝廷给出界粮; 每军以台省官一人为使,主供粮科,谓粮科使。代宗广德元年(763)郭子仪以第五琦为粮料使,给军食。唐诸道临时特遣使。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七月,以
官名。三国魏置,职掌不详。见《宋书·礼一》。
参见“右中兵郎”。
汉代官员任用限制之一。《汉书·彭宣传》说:“诸侯国人,不得宿卫,将军不得典兵马处大位。”
官名。《宋书·百官志上》记公府仓曹职掌仓谷事,州军府仓曹所掌应同。军府仓曹参军始见于南朝宋,《宋书·沈攸之传》记攸之为征西将军、都督荆州刺史,其所属有仓曹参军。南齐都督府除仓曹参军之外,府佐史又有仓曹
官名,汉置,为郡县佐吏,位在法曹掾下,掌佐法曹掾主邮驿科程事。其后,魏晋等沿置,掌刑狱罪法事。隋以后无。
见“阁抄”。
泛指长官的副手或佐吏。《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卒副贰。”李贤注: “副贰,属令也”。长官的辅佐。也就是副长官,如今言“第二把手”。《后汉书·景丹传》:“王莽时举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