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十三衙门
见“十三衙门”。
见“十三衙门”。
春秋时晋献公设置,见“七舆大夫”。
流外官名。唐置于太卜署,员额二人,流外二品,掌教占卜之事。
赴官任职。《商君书·定公》:“天子则各主法令之,皆降受命,发官。”
官名。汉置,凡州所监都为京都,置尹一人,俸二千石,职如郡太守,掌治京都地区。有丞一人。见《后汉书·百官志五·州》。官名。元制,上州置达鲁花赤、州尹各一人,秩从四品。其下设同知,秩正六品;判官,秩正七品
勋官号。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改上开府仪同三司置,八转勋官,比正四品。宋朝置为第五阶勋官,秩正四品。金朝为第五阶勋官,正四品。元朝为第五阶勋官,正三品,只用于封赠。明朝置为第五阶武勋,正三品,再考
海军相当官。北洋政府设于各舰,由上尉或中尉充任,掌航海事务。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二人。
官名。见“大理卿”。官名。秦有汉廷尉,至南朝梁陈与北魏始称廷尉卿,北齐改称大理寺卿,为大理寺的长官。历代沿置。唐制大理寺卿为从三品,明清为正三品。详见“大理寺”。
北魏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因其写于黄素之上,故名。详见“勋书”。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总统府设置,掌接待、传达之事,其机构称承宣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