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史省

内史省

官署名。隋朝五省之一,置监、令各一员,寻废监,置令二员,侍郎四员,舍人八员,通事舍人十六员,主书十员,录事四员;炀帝大业三年(607)减侍郎为二员,减内史舍人为四员,加置起居舍人二员,次舍人下,改通事舍人为谒者台,减主书为四员。十二年(616)改名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名内史省,三年改中书省。参见“中书省”。


官署名。隋代讳中字,因北周内史之名,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监、令改称内史监、令。旋废监,仅置内史令。炀帝改内史省为内书省,内史令改称内书令。唐初沿置,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为中书省,内书令复称中书令。

猜你喜欢

  • 撢人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 掌政治宣传。《周礼·夏官》: “撢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国而语之,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官名。周置,掌传王志及国事于

  • 税务处帮提调

    官名。清末始置,北洋政府沿设,为税务处提调的副职。见“税务处”。

  • 右户郎

    官名,属右户将,掌值班户卫。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参看“右户将”条。

  • 武勇

    十六国后赵所定选举科目之一。《晋书·石勒载记》: “(石勒)令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

  • 乐游北苑丞

    官名。《隋书·百官志上》说:“梁制司农卿视散骑常侍,主上林令,又管乐游北苑丞。”陈因之。

  • 监国谒者

    官名。三国魏对诸王、侯国防制甚密,特遣谒者等使者监伺诸国,故名。《三国志·陈思王传》: “黄初二年(221),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官名,三国魏置,掌监伺诸王国。《三国志·

  • 乡伯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统掌各乡事务,下设小乡伯下大夫、小乡伯上士,小乡伯中士等佐其职,领诸乡大夫下大夫、州长上士等官属。寇遵考自小纳言、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迁

  • 光禄寺典簿厅典簿

    官名。明清时光禄寺置典簿厅,明制有典簿二人,录事一人。清制有典簿满、汉各一人,经承一人,掌章奏文移。每年夏季。统计一年中光禄寺出纳银数,汇缮支出酒、盐、米、布等物及库储金银器皿清册奏销。并掌本寺官员俸

  • 右屠耆王

    匈奴官名。屠耆为匈奴语“贤”,汉人因称右贤王。为单于之下最高官职,以单于子弟充任,一般统辖万余骑,居单于西方,最为大国,下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等官属,以管理军政事务。十六国

  • 宣课提举司

    见“税课提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