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十二诸侯

十二诸侯

十二个诸侯的合称。春秋时期指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实列十三诸侯,司马贞索隐: “篇言十二,实叙十三者,贱夷狄不数吴,又霸在后故也。不数而叙之者,阖闾霸盟上国故也。”战国时十二诸侯所含具体诸侯国有变动。《战国策·秦五》: “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姚宏注: “梁君,梁惠王也。伐楚、齐,胜之,制御赵、韩之兵,驱使十二诸侯鲁、卫、曹、宋、郑、陈、许之君,朝天子于孟津。”


指春秋时的十二个诸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太史公曰……欲一观诸要难。于是谱十二诸侯。”十二诸侯是: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

猜你喜欢

  • 安边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九班,拟忠武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忠武将军等号。

  • 铁鹞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分左、右。统领铁鹞军。设详稳等职。

  • 厨帅

    女官名。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诸房各置一人。七品。

  • 七相

    指汉朝的七位丞相,这七位丞相是:长陵人车千秋,杜陵人黄霸、王商,平陵人韦贤、平当、魏相、王嘉。东汉人班固所作《两都赋》中有“冠盖如云,七相三公”句。见《后汉书·班彪班固列传》。这七位丞相,《汉书》中皆

  • 都统军使

    官名,辽代“北面边防官”中,有些路设此官,掌管该军之政令,其官署为都统军使司。见《辽史·百官志二·北面边防官》。官名。辽置, 见“诸统军使司”。

  • 兵部本房

    清代兵部内部机构。也称“汉本房”,掌缮写清、汉字题本及本部汉员的升补差委之事。设汉字堂主事满二人,汉军一人;缮本笔帖式十五人,堂书若干人。

  • 上佐官

    参见“上佐”。

  • 兼衔

    旧指以本官兼领他官衔。如清朝之总督例兼右都御史、兵部尚书衔,巡抚例兼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衔。又,所兼之衔亦称某官之兼衔。

  • 猛进将军

    见“十猛将军”。

  • 州长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每州置一人,位在乡大夫下大夫下,掌本州事务。下设州长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