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寂上士、中士
官名。《周礼》无此官。北齐鸿胪寺统典寺署,有僧祗部丞。北周于春官府礼部下大夫之下置司寂上士,正三命;司寂中士,正二命。掌法门之政。
官名。《周礼》无此官。北齐鸿胪寺统典寺署,有僧祗部丞。北周于春官府礼部下大夫之下置司寂上士,正三命;司寂中士,正二命。掌法门之政。
官名。北魏初置。皇帝左右的侍臣,无固定职掌。多选用胡人大臣子弟充任,亦任用一些善书写及通北人语言的汉人。见《魏书·奚斤传》、《术艺传》。
清朝“健锐营”之别称。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舂碾粮食。
官名。宋朝初年,举行大礼时或置,设副使佐之,掌大礼有关事宜。
官名。宋置,见“四方馆”。
官名。即“右街大功德使”。
官名。辽朝置为南面官,司天监官员,掌孔壸刻漏之事。
地方行政区划名。周朝为王畿六乡所属行政单位。《周礼·地官·序官》: “乡大夫,每乡卿一人;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春秋时齐国亦置为乡属行政单位。《管子·立政》: “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秦汉为监察
官名。金置,掌皇后膳食,以尚食局官兼。
先例、前代之典章制度。后世以此为成例,作为处理政事和审判案件的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