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同考官

同考官

明清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或总裁阅卷官之统称。乡试同考官,明朝定制四人,由保举中选,多用科甲,兼用教职。清朝多用科甲出身之属官。会试同考官,明初定八人,其后渐多。翰林、京官并用,由部科简任。清朝沿之。因在闱中各居一房,又称房考官,简称房官。试卷由房官选阅,以蓝笔加批后荐给主考或总裁。


官名。元明清皆有。负责科举考试。元代又称“同考试官”,元代的同考试官相当明、清的副考官。明代乡试同考官四人,会试同考官八人;主考官、同考官又称内簾官。清代同考官,位在正副主考官之下,负责分房阅卷。会试、乡试都有,康熙后会试同考官定制十八人,分十八房阅卷,多由翰林院编修、检讨与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乡试同考官自乾隆以后,由在本省做官科甲出身的州县官担任。见《元史·选举志一·科目》、《明史·选举二》、《清吏稿·选举三》。

猜你喜欢

  • 小司织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织司次官,佐司织下大夫掌各种丝麻织物的织造。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见“司织下大夫”。

  • 掌制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属尚工(唐改尚功)局。员二人,从九品。唐改正八品,属尚功局。为司制、典制之佐,协掌裁缝衣服之事。宋、金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后归其职于宦官。

  • 列侯门大夫

    官名,掌列侯府门。见《后汉书·百官志五·列侯》:“列侯旧有行人、洗马、门大夫。”

  • 国子监祭酒

    官名。即国子祭酒。官名。隋始置,为国子监的长官,掌儒学训导之政。国子监祭酒唐为从三品,宋改为从四品,金升为正四品,元升为从三品,明又改为从四品,员额均为一人。清制品秩同明,员额为满、汉各一人。

  • 监当官

    官名统称。宋朝诸州粮料院、钱监、监仓、监盐、监酒、监镇、作院、交引、库务、监门、监茶、监场、监务等官的统称。诸州、军随事而置,掌场务库藏出纳之事。征榷场务每年皆有定额,年终据其登耗予以奖惩。其课利所入

  • 全国度量衡局

    实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掌划一全国度量衡事宜。依照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五月十四日公布的《全国度量衡局组织条例》规定,对于各省和直辖于行政院的市所设度量衡检定所有指挥监督之权,并应分期

  • 御衣院

    唐朝太常寺所统四院之一,掌收藏天子大享所用祭服。

  • 权知

    见“权发遣”。权知是暂时代替的意思。宋朝初期,差遣官员治事,在官衔前常带有“知”字,“知”是主持的意思。其暂时代替者称“权知”,以后遂被沿用。如权知枢密院事,权知某州某府等。品秩低的任品秩高的职务时,

  • 调音郎

    教坊阶官名。金、元朝皆置。金二十五阶之第十五阶,秩正七品下。元十五阶第八阶,正六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教坊官,自从四品起,以下分为二十五阶。正七品下,称调音郎。见《金史·百官一》,参看“教坊”条

  • 参计官

    官名。南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置,为国用使属官,以侍从、卿监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