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和声署

和声署

官署名。清朝乐部所属之机构。掌理殿廷朝会乐律及舞仪之事。雍正七年(1729)改教坊司置,隶礼部。乾隆七年(1742)改隶乐部。设满、汉署正各一人; 满、汉署丞各一人,供用官三十人,经承四人,署史长十六人,署史百四十人。宣统三年(1911)并入典礼院。


官署名。清朝设此官署,掌殿廷朝会燕飨诸乐。其长官为署正、署丞,均满汉各一人。供用官三十人、署史长十六人、署史一百四十八人。见《清史稿·职官一·乐部》。

猜你喜欢

  • 角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角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邮传部庶务司

    官署名。清末置,属邮传部。掌理各司员升迁调补,监用典守部印,收发文件、电报,并署内会计、营造、购办及不属于各司的杂项事务。设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主事四人,七品小京官二人。内部组织分铨叙、支应、综核三

  • 国防部部长办公室

    国防部内部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隶属于国防部长。设主任一人,中将或少将级;副主任一人,少将级;下设秘书室主任一人,同少将;秘书五人,同少将或中校;又有第一、二科及资料室。科长及资料室主任为上校或同等官

  • 太子备身正都督

    官名。北齐置。属太子左、右卫坊,下统太子备身副都督、备身五职、备身等,掌东宫侍卫。五品。

  • 巡视皇城御史

    官名。明代监察御史中有专司巡视皇城的,称巡视皇城御史,掌察纠不法。见《明史·职官二·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

  • 兵马使

    官名。唐朝中后期方镇使府军将,总兵权,任甚重,有都知兵马使、左厢兵马使、右厢兵马使、前军兵马使、中军兵马使、后军兵马使、宅内兵马使等名; 肃宗至德 (756—758) 以后,都知兵马使多为藩镇储帅。五

  • 右铁鹞子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置,为北面军官,统领右铁鹞子军。

  • 六部都尉

    参见“六部尉”。

  • 京城巡防处

    官署名。清朝临时设置的京师卫戍机构。咸丰三年(1853),以太平军北伐,威胁京师,始设。掌京师防卫与治安事宜。置大将军一人,参赞大臣一人,巡防王大臣若干人,均特简王、大臣兼充。下设文案、营务、审案、粮

  • 忠义人

    官场用语。南宋初年,原宋朝军人、百姓在边境或金国境内,心怀忠义,建立军功者,称为“忠义人”。